舅舅接著:“如果你一個人關起門來偷偷讀書,就是為了顯示你自己的才華,使你自己一個人進步,到夥伴中去炫耀。你是這麼自私的人嗎?”
“我不是,舅舅,我沒有這麼想過。”寧聲濤委屈的要哭出來。
“也許你沒有想過,但你的行為就是這樣的結果。你讀了那麼多書,卻從來不與他們分享,也不去幫助他們多讀書,甚至在玩遊戲的時候都能夠運用書本的智慧去顯示你比別人更強更好更優秀。你總是讓別人繼續笨,讓自己越來越聰明,那你不是吃獨食的人嗎?”
“啊。我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寧聲濤感到金星直冒,冷汗直出,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書讀的比別人多,經過舅舅這麼一分析,原來自己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啊。自己還和很多親戚很多同學談論過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要學習偉大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經濟學家馬克思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人類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身。現在看來,自己只是一個自顧自己不顧他饒人,一個根本沒有想到要幫助別饒人。
包長青最後總結:“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是好事,如果只是空口白話,還不如不,免得被人看成誇誇其談、紙上談兵、大言不慚的騙子和大話精。你一定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吧?”
寧聲濤汗顏的低著頭,頭髮尖兒上溼漉漉的,額頭上汗涔涔的。
經過舅灸教導之後,寧聲濤主動的走出家門去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玩耍,而且在活動中再也不敢因自己懂得更多而驕傲,反而有了一種隱隱的內疚。於是他開始尋找各種方法,幫助自己的弟們去理解自己從書籍中學來看來的知識。
最初,寧原基夫婦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麼舅舅隨便就改變了他們嘗試多種方式也改變不聊濤。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聰明如寧原基夫婦還是看出了端倪,知道了舅舅是從寧聲濤的大志向、內心深處的自尊自豪自以為是著手,利用寧聲濤自己的矛刺穿了他自己的盾。這個方法也許對其他人任何人都沒有什麼用處,但對寧聲濤這樣一個剛認識字就立志每都要讀完一本書的特別的孩子就有了非同凡響的用處。
自從春節過後,寧聲濤就變了一個人樣,讓父母非常驚訝,欣喜的同時也有些擔憂。
這一年的暑假,寧聲濤第二次和父母一起去革命老區大山深處的大姨家,第一次去的時候寧聲濤只有3歲,什麼記憶都沒有留下來。這次他已經9歲了,自然十分期待見到自己的大姨、姨父和幾個表哥。其實最令寧聲濤渴望一見的就是大表哥陳哲維了,聽過無數次父母和舅舅起這個表哥也是一個著名的書痴,能夠拿著一本書邊走邊看,走到一面矮牆面前走不動了,這個哲維表哥還是繼續向前走著,直到走累了,才停下腳步,就站在矮牆邊看了兩個多時的書,路過的人都驚訝的看著議論著這個奇怪的人。
大表哥哲維和四表哥哲洋都在大姨家所在的縣城工作,應該是可以見到的。二表哥哲林和三表哥哲理卻一個在瀋陽,一個在海南,一個是軍隊裡的高科技人才,一個是改革開放大潮的弄潮兒最早下海戲濫一批人之一。一般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能見到這兩個表哥,也許有些時候,就算是過年二表哥也未必能有假期回家。
大表哥在縣城圖書館工作,簡直是得獨厚的讀書條件,想看書隨便拿一本就可以看,雖然縣城的圖書館並不大,可是要把一個圖書館中的近十萬冊藏書都看完,每看一本也完不成。四表哥在縣城附近的一個鄉鎮做黨高官,因為離城只有二十多公里,所以回家的時候很多。如果寧聲濤一家冉了縣城,四表哥肯定再忙也會找時間回來招待自己的姨和姨父以及姨家唯一的表弟。
在寧聲濤的耳朵裡,大姨家四個表哥各有特點,大表哥是個書呆子,二表哥是個科學家,三表哥是個傳奇人物,四表哥是個前途無量的公務人員。二表哥被父母和舅舅舅媽表揚過很多,大表哥被父母提到次數最多,三表哥被批評最多,四表哥似乎褒貶不一。
從3歲時候的黑白照片來看,當時二表哥也在縣城,那是寧聲濤第一次見到二表哥,可惜自己完全沒有任何的印象了。寧聲濤不知道,自己第二次見到二表哥居然是第一次之後的26年之後。並且因為那渴望的一見,竟然嚴重的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和發展道路。
大姨家在一個大山的深處的一個縣城裡,原來是革命老區,出過很多的建國將軍。縣城很,只有幾萬人,比起平原地區的許多大一些的鄉鎮都不見得有優勢。大姨自從大學畢業,和大學同學的姨父一起被安排到那裡工作之後,竟然一直在縣城生活了59年之久才離開縣城。
那個時代,長途車都不太多,線路也少的可憐,從寧聲濤家所在的市根本就沒有直達長途車去大姨家的縣城。縣城還不通鐵路,寧聲濤一家去縣城並不方便,也造成了他們幾年才走一次的情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寧聲濤記得,去大姨家先要乘坐大約十到十一個時的火車,到達距離縣城最近的一個市,然後再乘坐七八個時的長途汽車才能達到縣城。
寧聲濤在學生時代,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大姨家。雖然直線距離其實並不算特別遙遠,可是因為交通線路的問題,在省內繞了一個大圈,需要耗去一半的時間才能到達。9歲那年,寧聲濤去大姨家是先乘坐火車,然後還要在旅館住一夜才能乘坐第二的長途汽車去縣城。後來交通條件逐步改善,基本上一之內就能夠達到。交通條件的改善,也使得寧聲濤可以基本上隔一年就能去一次大姨家。
第二次來到縣城的時候,寧聲濤非常好奇,這是個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區縣城,包括這一縣城在內的這個片區,走出了大量的紅軍八路軍士兵和將軍。走在縣城中,就能夠感受一種強烈的紅色文化。紅軍渡、紅軍巖、紅四橋、紅一路、紅軍壩、抗日山、解放大道、紅旗公園等等。
寧聲濤出生的城市,在歷次浩劫和革命戰爭中都沒有受到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也沒有能形成一種紅色文化,沒有幾位開國將軍。當寧聲濤開始接觸歷史書籍的時候,更多的受到古代傳、評書演義的影響,主要看了些《嶽全傳》、《岳家將》、《呼家將》、《楊家將》、《薛家將》、《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殘唐演義》、《羅成傳》、《羅通掃北》、《薛剛反唐、》《薛丁山徵西》、《薛仁貴徵東》之類的書籍。對於近代史,則只有痛恨和痛苦,他願意把自己沉浸在古代史的輝煌之中,不願意面對近代史的苦難。
當他9歲多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原生態的紅色文化,感悟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的時候,他的內心終於種下了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的種子。在中學六年的時間裡,寧聲濤又來到縣城兩次,經過了中學歷史課的學習和歷史教師的講解,他對革命文化有了很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這使他能夠靜下心來站在紅軍巖下望上一兩個時。
縣城的紅軍巖可不同於江西廣豐縣的紅軍巖,江西的紅軍巖是因為紀念被包圍的18位紅軍戰士高呼“紅軍萬歲”之後跳巖犧牲,寧死不向反動派妥協投降而得名。縣城裡的紅軍巖是因為一位從山區走出去的開國將軍離開家鄉四十多年第一次回家,地方上請他題字,他筆走龍蛇、氣勢磅礴的望著斷巖公園的斷岩層寫下了“紅軍巖”三個大字。
他還能夠走上一個時,專門走到紅四橋下去吃一碗麵條。
如果沒有那一次次去大姨家受到這些革命文化遺蹟、紀念場地、紀念名字的薰陶,寧聲濤一定不會對這段歷史那麼熟悉,那麼態度端正和嚴謹。對於一些90後和00後,寧聲濤發現,他們在學習這段革命歷史的時候,更多的是抱著好奇和懷疑的態度去理解和記憶的。和平了幾十年且越來越強大的中國,需要大家去正視這段歷史,尤其需要那些完全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一代是正視。
後來一位偉人: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寧聲濤之所以沒有忘記或者忽視,正因為他在很的時候,一直到讀大學,每次到大姨家都會受到真正的薰陶。
而幫助寧聲濤將整個縣城的各個紅色文化紀念場館場所的歷史來由搞個清楚明白的人,正是縣城圖書館管理員大表哥陳哲維。
陳哲維本身就是個學習的才,經過了後的改造和影響,他一點沒有衰老的思維和記憶力幫助他贏得了侄兒寧聲濤的頂禮膜拜。
(本章完)
喜歡時代的靈魂請大家收藏:()時代的靈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