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桂蘭對寧聲濤沉迷於書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擔憂,在和丈夫寧原基討論的時候,她希望兩人聯手限制一下寧聲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嚴重程度。
“你去跟他,他比較聽你的話。”
“難道他不聽你的話?我們濤是個乖孩子,本來就很聽話。”
“可是我發覺最近半年他更聽你的話了。”
“沒有的事情。”
“你是不知道,那他問我,媽媽,爸爸有那麼多書,為什麼你只有這麼一點點書呢?”
“是嗎?”
“我當然你的好話,爸爸是個有學問才高八斗的才子。”
“他怎麼?”
“爸爸的書多,明爸爸知識多,明爸爸更有智慧。然後就走掉了。”
“啊?他這麼的?哈哈”
“然後我就發覺他更聽你的話了,也許他開始有點瞧不起我吧。”
“怎麼會呢?”
“這個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你沒有發覺最近半年,但凡我們之間有分歧的時候,他一定毫無保留的站在你那邊嗎?”
“呵呵,好像、唉,好像是有點。”
“你今後在他面前也多少給我宣傳宣傳。讓這個唯書主義也不要瞧不起我這個書少的媽媽才好。”
“好的,好的。這個情況真有意思。不定千萬個家庭中都出不了這麼一個有意思的孩子吧。”
“我總是在孩子面前你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又學問,現在到好,他還開始瞧不起我這個媽媽了。如果以後他也這麼去看待老師,看待同學,那不定得得罪多少人呢?”
“是嗎?”
“還有,我是教學的,你是教中學的,他就我的水平不如你,我的知識沒有你多,爸爸教中學,所以有中等的學問,媽媽教學,所以只有的學問。”
“真的這麼,他還真有想法。”
“給他,學、中學、大學只是學校學習的不同階段。他就問,是不是大學生比中學生有學問,中學生比學生有學問?”
“你這麼回答?”
“我大學生比中學生年齡更大,中學生比學生年齡更大,學生年齡最,學習的東西要少一些。中學生年齡更大了,學的知識要多一些,大學生年齡最大,學的東西最深入。”
“他又怎麼?”
“他這就明瞭教中學的老師要比教學的老師水平更高,教大學的老師又比教中學的老師更厲害,因為越大的學生能力越強知識越多越需要比原來更強更好的老師。”
“他的法有點歪理。雖然現在還做不到,未來等我國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碩士博士越來越多,不定真的如濤所,教學的老師起碼必須是大學專科畢業,教中學的老師起碼必須是大學本科畢業的學士,教大學的老師應該是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本科生教本科生,恐怕學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