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坐上車,你可以晚點過來,講座要好久,你不會感興趣的。”
文學確實是商寂的短門,他對於長篇文字的態度,取決於其對他的重要性,不重要他甚至不會翻開。
可這是她擅長的領域,他也想跟著瞭解一下,沒跟她說,這邊還有點收尾的事,他打算解決好就過去。
到學校,江疏月沒讓車開進去,太張揚,她自己徒步走進去,正好可以感受校園風氣,或許不久之後,她也會是一名學生。
一路上,她找同學問路找到講座地點,剛到就接到師兄的電話:“還沒到嗎?”
“到門口了。”
於修竹那邊傳來腳步聲:“我去找你吧,給你安排了個好位置。”
江疏月淺笑一聲:“師妹的待遇嗎?”
“不一定,或許還是同行。”他說話一本正經,“我還是很期待師妹可以重新回到文學研究的道路上。”
於修竹並不是一個吹捧的人,他說的話大多發自內心。
江疏月感謝師兄,笑著回應:“大概會有這麼一天,我也很期待。”
結束通話電話,她站在原地等待師兄來接她,同時花心思去思考,自己以後的職業規劃。
如果她全身心投入文學研究,那麼自媒體的工作又將如何繼續進行下去。
其實很難兩全,捨棄其中一個,或許是結局。
和於修竹碰面,帶著她進入場館,裡面烏泱泱坐滿人,他給她安排到一個較靠前的位置,旁邊坐著的大概都是文學院的一些講師或者教授。
江疏月頓時有些如坐針氈,她覺得自己還不夠格坐在這裡。
於修竹讓她安心,坐哪都一樣,學術交流沒有身份高低之分。
大概十幾分鍾過去,講座也開始了,於修竹一直研究的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文學,以詩歌為名,今天講座的主題是——南朝宮體詩中女性物化傾向與唐代對女性情感的深度挖掘對比。
講座大概一個多小時,於修竹在臺上侃侃而談,對於文學他是認真的,臺下不少同學都是對講座感興趣,過來認真聽講的,做筆記的不在少數,其中包括江疏月。
對於螢幕上一行字:“南朝——女性作為被觀賞的客體”,江疏月在本子上認真寫下,之後又在旁邊打下一個疑問號。
很快就到互動環節,對講座有疑問可以提出來,她施施然舉手。
由於坐得比較前面,於修竹的學生很快就注意到,並將話筒遞給她。
江疏月站起身先鞠個躬,隨即才提出自己的疑問:“於老師下午好,您剛剛說,南朝詩歌中所體現的女性,一般作為被觀賞的客體,慾望的投射,情感也較空洞化,那麼除了基於一定的文字研究,您還有別的支撐材料嗎?”
於修竹望著師妹認真嚴肅的神情,大方一笑,解答她的疑惑。
兩人交流起文學問題和大學時候一樣,討論過程不斷否認又肯定,取最合理的答案。
會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兩人身上,也有不少同學將知識記下筆記,更有同學錄影片,像一場辯論賽,實在精彩。
早在江疏月站起身之時,商寂已經到達場館,就站在側門,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望著女人大方自信交流問題的模樣,彷彿她就應該吃這碗飯。
他長身玉立於門邊,都沒想往裡走,拿出手機給她錄影片,看著鏡頭裡的她,也在看著現實中的她,不一樣的她,閃閃發光的她。
身後有幾個女學生進來,看見男人在錄影片,又覺得他長相卓越,氣質不凡,想和他搭話,隨意一問:“先生認識臺下那個小姐?”
對於這些不相識的人,商寂一般是不搭理的,如今倒是有心思答上一句:“嗯,我妻子。”
她們捂著嘴笑:“你們很般配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