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皆大歡喜 對哦,領導去哪了?
縱觀帝國400年發展史,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佔地階段,擴張階段,停滯階段。
佔地階段一般指的是地球遺民在星際四處尋找可居住星球的階段。這一階段一共歷時273年, 用古地球的近現代歷史做比較,就相當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
畢竟所謂“佔地”,其實也就是殖民。
擴張階段專指伊蘇帕萊索統治的前期與中期, 歷時100年。所謂的“擴張”, 並不單單指的是版圖的擴大, 還有文藝, 科技,法律,制度上的全方位發展。
可以說, 在此之前, 星際帝國更像一個分封制國家,皇帝確實具有影響力, 但也僅限於首都星及其周圍的六個星球。
而更遠, 更深廣的宇宙地區,則由各個公爵伯爵進行高度自治的管理。
這並不是因為皇帝本人意志鬆懈, 而是版圖過大的無奈之舉。
即便對面的哺乳動物聯邦說, 其各個星州內部也是高度自治的。州長的權力極大,甚至有權推動制定州內的法律。
地方長官說是換屆選舉,其實都是由當地的軍政名門壟斷,世襲罔替。
可以說, 權貴階級從來沒有被消滅過。只要國家制度還存在, 就會不斷滋生出“貴族”。當然,在不同的國家和體制下,“貴族”會換上不同的名字, 有時候他們叫“財閥”,有時候也叫“老錢”。
所以伊蘇帕萊索上位後,很快認識到問題關鍵:怎麼把權力收歸到中央來?
這似乎是歷朝歷代的領導人都繞不開的問題。
在嘗試強硬手段無果後,伊蘇帕萊索採用了一個迂迴的辦法——他藉著要推進配偶匹配製度,開始給臣民上禁制環。
不能控制遙遠星球的權貴家族,就盡量控制當地的民眾,透過統一的系統,將底層人納入保護下。
——實在是瘋狂,暢想又剛愎的手段。
但就是這樣不切實際的方法,居然讓他成功了大半。可以說,伊蘇帕萊索一生的各種極端政策,包括“監護人制度”,“社會撫養制度”,“孤兒保護政策”,“暴力apha懲罰法”等等,都是圍繞著禁制環所收集的資訊來開展的。
禁制環,就是伊蘇帕萊索整整一個世紀執政的核心。
而且效果顯著。
至少有很長一段時間,貴族階級們發現,自己再也不能在禁制環的監控下為所欲為,開始氣急敗壞起來。
他們沒辦法侵佔oega,更沒辦法偷稅瞞報。當地財政的每一分錢,都要上交中央。他們恨老皇帝恨得咬牙切齒,私下稱呼他,“帝國的吸血鬼”。
但他們也知道,老皇帝需要他們。畢竟隔壁聯邦虎視眈眈,說不定哪就過來侵略,如果他們真的擺爛,開啟大氣層來當帶路黨,老皇帝也會輸得一塌糊塗。
就在這樣微妙的平衡中,伊蘇帕萊索奇跡般撐起了帝國一個世紀的繁榮……直到停滯階段的到來。
所謂的“停滯”,不僅指帝國的物盛當衰,還有禁制環系統的衰弱。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隨著時間進展,各個星球的貴族們發現,只要瞞報新生人口,或者給當地人上假的禁制環,就能逐漸稀釋老皇帝的實際控制。
而且科技在發展,以前的沒有辦法摘除。但到了20年之後呢?或許就簡單得不值一提了。
中央政府曾經下過命令,要求居民每十年更換一次禁制環。但數量如此大的更換,勢必要交到當地手裡,這又有了許多作假替換的空間。
到了伊蘇帕萊索執政的後27年,禁制環的式微,也同時意味著老皇帝對遠星掌控力的衰弱。
橋頭星,便是這場衰落的具象化結果之一。
施洛蘭遙想當年,感嘆道:“我年輕那時候,帝國的版圖那叫一個完美——如果拿根筆,從上往下給26顆星球描邊,最後出來的圖,正好就是一把寶劍的形狀。而橋頭星,就在寶劍的尖端,方向直指聯邦的腹地!”
白翎前世在邊境浸淫多年,當然聽過橋頭星的故事。他勾了下唇:
“您也信那些啊。”
施洛蘭架起手臂,一說起當年就來勁了:
“當然信。‘一柄劍尖,如荊刺般刺破了這個星系’,這可是當年國寶級詩人的句子。奪得這顆星球之後,帝國就繁榮輝煌,順風順水,以至於聯邦高層一度迷信,‘帝國這地圖形狀是不是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