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 杏兒要做新郎官?【紅……
魏莊離東陽坡杏園有些路程, 魏承到時園內樓亭中聚著不少學子接肘攀談,講經道義。
“魏師弟。”
魏承聞聲去瞧,便見著孫覽師兄與張師兄相攜而來。
原本他與孫覽師兄幾個約定一同來幽州府試, 可他們兄弟怕家中山貨壞在路上, 便先行半月出發,後來也不知曉孫覽和師兄們何時到了府城。還是在府試考棚處, 等官差驗明正身時他們這幾個師兄弟才聯絡上。
此次府試除了魏承和孫覽考過, 也就只有面前這位張師兄考過了。
孫覽和張師兄家中都有些錢財, 一入府城就幫他們在府學附近備置上院子房舍, 前兩日還約著魏承和罐罐去說話做客。
張師兄為人直爽,上前拍拍魏承肩膀, 放低聲音笑道:“好師弟,見著你的名字在那紅榜上頭,可把我和你孫師兄樂得不輕。”
孫覽也真心道:“魏師弟勤學又天資聰慧, 真教師兄們佩服。”
幾個月前縣試時他還因魏承壓他一頭,偶爾惆悵念著“既生瑜,何生亮”,這縣案首在鳳陽鎮是何等風光?
可此次府試他的榜名落在十幾人之後,他臉蛋忽然薄熱起來, 暗自慶幸這些話都只是他夜深人靜時的想法,不曾與外人道也。
也怪他自幼受人追捧贊美, 心境便困囿方寸之間, 竟然還拿自個兒比較流傳百世的英才?渾然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孫覽又道:“魏師弟張師弟,府學中有位許訓導是我爹當年的好友同窗,今日我帶你們去認拜。”
初來乍到,誰也不曉得府學是什麼情況, 能有熟人搭橋引薦,這對魏承來說的確是好事一樁。
二人忙拱手道:“多謝師兄。”
“謝什麼?我是你們師兄,照顧你們也是應該的。”孫覽笑道。
張師兄左右望了望,貼著孫魏倆人耳邊道:“這來了府學,咱們師兄弟定要一條心共進退,我比你們來得早些,便見著不少學子抱團而聚,三三倆倆講評著旁人的文章。他們說不好,後來的人不能說一句好,若是說了,那就要被冷嘲熱諷,嚴詞批評!道理在他們面前講不通,可把一個個新考進來的童生為難得不輕!”
孫覽驚訝:“竟還有這等事?”
又看著兩位師弟,正色道:“咱們千裡迢迢背井離鄉來府學是來讀書的,你們可不能跟著這些人隨波逐流。”
魏承皺了皺眉,心道,還真是廟小妖風大。
孫覽師兄是個謹慎性子,帶著他們繞開那聚滿學子的長亭,另走一條圓石小路去尋許訓導了。
他們沒走多久,亭內為首一位留著黑須的男子忽然道:“怎麼不見今年的府案首?”
“我瞧見了,這人生了一張閑人勿近的冷臉,瞧著就不好相與,也不知道跟著鳳陽鎮那位縣令的兒子去哪兒了。”
“府案首有什麼了不起的?若是院試也能摘到案首那才叫有本事呢!”
“咱曹囑託可是康盛四十八年的增生!四大訓導之一莫先生身邊的大紅人!”
曹囑託捋捋自個兒兩瓣胡須,故作雲淡風輕道:“我是康盛四十八年幽州院試唯二增生的事又什麼好宣揚的?不過是趕巧身子不適,與在我前頭的幾位廩生差了些,哎,不提也罷,等我三年後中了秋闈,莫先生做了教諭,我應當也能做府學的訓導。”
.
“幽州府學,學正一人,執行學規,監督府學上下,極為嚴苛;教諭二人,他們皆為貢士出身,授爾等《五經正義》《上官策》……其中訓導乃教諭助手,教諭不在,訓導便授爾等功課,總共四人,皆為舉人出身;府學中囑託五人,常做邀約聘師之類雜事,有三人是廩生秀才,二人是增生秀才……”
就像魏承,八月份便要考院試,院試過了就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而秀才在府學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一等秀才喚作廩生,除了能做囑託賺月銀,每月還發糧食和臘肉;二等秀才喚作增生,能做府學的囑託活計,不過卻沒有糧肉可拿;至於三等秀才是附生,只有入府學讀書的資格。
“府學可不比你們家鄉的私塾輕松,懶散曠課都是不準的,平日只準身著府學青袍,不得攀比顏色富貴,常有周試,旬試,歲試,若是學問不過,輕則被訓導鞭笞手心,重則惹了教諭不快,學正會將你們驅逐出府學,還要去官府領板子……”
張師兄嘶了聲:“竟然如此嚴苛……”
許訓導有些胖,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是這般嚴苛才讓許多人學有所成,考取功名。”
許訓導見他們都聽進去了也不再多說,便與孫覽說起鳳陽鎮的孫縣令來……
有著許訓導這層關系,魏承幾個也就沒再去杏園湊熱鬧,領過衣袍書箱後各自上了馬車回家去了。
“東家,咱們是回魏莊還是去瞧小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