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 墨玉垂珠
魏承離開鏢局往南走便到了熱鬧的菜市集, 他跳下驢車那集口穿著官差衣裳的中年漢子上前問他兩句話又幫著他將驢車栓好,走前遞給他塊木牌,公事公辦道:“等會兒憑著木牌來牽著自個兒驢車。”
魏承領牌道聲謝大步往裡頭走, 快到賣菜的地方又回頭望了眼。
後面又來了一輛拉著些糧食的驢車, 趕車的是個白發蒼蒼的老漢,那中年漢子還熱情的上前幫忙扛包。
看來孫縣令已經重新派人搭理菜市遮棚的活計了。
前些日子孫覽師兄還交給他兩本大儒所作經義文冊抄本、兩本詩歌文集抄本和一隻産於嶺丘竹林的黑豪, 一塊質地不錯的硯臺, 說是孫縣令本想喚他來家中小坐但近來公事忙碌, 實在是無法脫身, 囑咐他好生看過這些文章詩歌,待孫縣令得了閑可是要仔仔細細考他的。
魏承心裡知道孫縣令又贈予他書籍筆墨是因著他袒露了宋家父子一事, 他不覺得此事是多大功勞,紙包不住火,這事早晚也會被孫縣令知曉。但見著孫縣令贈予他的都是鳳陽鎮根本見不到買不到的大儒著作抄本, 孫覽師兄又是一句一句的“長者贈不可辭”,魏承只得道謝收下。
他們家中地裡種下的菜還要好幾個月才能長成,眼下沒什麼菜吃也不能天天等著鄰居送,魏承便想著來買些新鮮菜蔬。
他看了一圈沒見著什麼想要的,看到什麼後在一個小攤子前停下, 摸了摸還帶著泥土和露水的黃蘑菇,道:“這蘑菇怎麼賣?”
“六文錢一斤。”
攤販夫郎高興道:“小哥, 來一些吧, 你瞧瞧多新鮮,我家郎君打獵回來路上新採摘的。”
這黃蘑可以搭配雞蛋包餃子,味道十分不錯,想來罐罐應當是會喜歡。
夫郎又道:“這一大清早買的人不少,就剩這些了……”
又左右看了看, 不太好意思的笑了下:“我家郎君應當賣獵物快回來了,我體恤他昨夜在山上累了一宿,也不想在這擺著賣了,你要是全要了我就給你便宜些。”
魏承打量下剩下的黃蘑,約摸能有兩斤多。
“成,都拿著吧。”
剩下就曬起來留著過冬吃,左右蘑菇這等東西不怕壞。
那夫郎喜笑道:“成,小哥我給你借秤稱稱。”
這夫郎與旁邊的賣菜婆婆共用一個秤,瞧著不像是常來擺攤賣菜的。
魏承又看到那婆婆攤子上擺著兩根泛黃老態的胡瓜,覺得晚上可以給罐罐吊個酸瓜湯喝,開胃又爽口,問過價之後交了銅子一道拿走了。
那老婆婆一邊敲腿一邊笑:“哎呦,瞧瞧這哥兒,還給我老婆子帶了生意,這一大早上可算是開張了。”
魏承笑著將三文錢給了老婆婆,十文錢給了年輕夫郎。
他將黃蘑菇和老胡瓜放到背簍裡揹著往前頭走,沿路又買了些野蔥胡蒜,這些玩意其實深山上都有,可是找起來卻是耗費時間精力,魏承沒那些閑功夫專門上山去找這些,所以一樣都多買了些回去。
出了菜市集,魏承趕著驢車來到路邊支著的茶棚攤子,他要了一碗涼茶,將兩文錢放到桌子上,小二忙道:“小客官,一碗涼茶一文錢,您多給了。”
“這大太陽出來了天忒熱。”
魏承笑道:“也請小哥喝一碗涼快涼快。”
小二悄悄將多出來那一文錢塞進袖子裡,倒是個人精,笑眯眯道:“小客官這是要打聽些什麼?”
“咱們鎮上哪有賣貓兒的?哪戶人家更好些?”
小二想了想,道:“咱們這兒買貓的有幾戶,北街老胡同拐角第三戶是個姓劉的,我聽人說他極愛貓,也養了許多,鎮上不少富戶家的小姐夫人都愛去他那兒聘貓,旁的人家聘貓講究不少,什麼鹽糖茶肉銀子都要,這劉郎君家可沒那麼些講究,你給他拿些鹽巴,給母貓拿柳葉串一串小魚幹他看你順眼就能便宜把貓賣給你,若是看不順眼人家還不賣。”
“你到了劉家可不能大咧咧要說買貓,要說聘貓,那劉家愛貓如命,他們家雖說沒什麼銀錢講究,但禮節上卻十分刻板的。”
魏承只曾讀過這麼一句詩“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他也是怕出了差錯害罐罐不能得到小貓,所以才四處來打聽這些事。
聽著小二講完這些,魏承心裡便有了數,將一碗涼茶喝個幹淨,買完鹽巴和小魚幹就去震金鏢局接罐罐。
待二人上完私塾,正要趕驢車往劉家走時,不遠處就傳來一陣小漢子的喊聲:“罐罐!”
“魏學子!”
“等等我!”
魏承忙勒住驢車,就見罐罐高興道:“小梁娃,你怎麼來啦!”
那小梁娃身後還站著個十多歲的清秀姑娘,小梁娃雙手扶著腿氣喘籲籲,緩過來後露出個羞澀的笑:“我,我姐姐也想去看小貓,你們能帶上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