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南部風景如畫的地域。
80高齡的釋伽牟尼從容下河,洗淨身體,然後上岸,臥下,彎屈右臂,以手托腮,冥思默想。
在弟子們的祈禱聲中,溪水潺潺,佛祖的凡軀完成了最後一次呼吸。
在弟子們的祈禱聲中,火光熊熊,佛祖的凡軀一點點化為骨殖,與鋪地的松油融為一體,骨灰結成若幹亮晶晶的顆粒……
鄭十二孃驚呼:“我夢見佛祖了!我夢見佛祖了!”
鄭十二孃纖纖玉手指向池塘中央。
辛安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粉荷盈盈,翠葉欲滴、一段白藕,豐腴肥厚,冉冉升起,池水漣漣,夜風吹皺池面,哪裡有佛祖的影子……
第二天上午,陽光融融。
大雄寶殿內,文贊法師正在打坐。眾僧人恭立兩側。
鄭十二孃和辛安走進殿堂。
辛安正要說話,被鄭十二孃用手掩嘴。鄭十二孃拉著辛安出來。
辛安有點納悶。
鄭十二孃說:“師父在修行時最討厭嘈雜的聲音,所謂”聲為定刺“而所有的聲音之中,最討厭,最可怕的就是人的聲音。”
辛安說:“很多寺院都建在山林之中,是不是為了舍動取靜呀?”
鄭十二孃回答:“那是因為幾次法難之後,都市的和尚受到迫害,許多有德行的高僧隱入山林修行,這也是中國佛教的命脈延續下來的重要原因。”
辛安說:“雲居寺的經版烈火燒不化。”
鄭十二孃說:“這也是一個原因,實際上世間沒有無聲的地方,你就是把耳朵塞起來,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幹脆就不要打坐了。要收散心,放散心,讓聲音進來。你的心不要讓境轉動,你的心不動,外面的事物動,你聽好了。”
辛安在院內原地打坐閉目養神。
辛安一骨碌爬起來:“果然如此,真是神妙。”
鄭十二孃笑道:“神妙的事情還多著呢。”
志矜走出殿堂:“師父讓你們進去。”
辛安、鄭十二孃隨志矜走進殿堂。
文贊法師正在講授,口中念念有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弟子們,有誰能說出退步原來是向前的真諦?”
一個僧人回答:“農夫插秧是邊插邊退的,正因為他能夠退後,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時的退步正是向前進步。”
文贊法師滿意地點點頭,轉向鄭十二孃,問道:“你們有什麼事?”
鄭十二孃說:“我昨夜在池塘中央看到西天佛祖了,真如仙境。”
“莫非是夢遊?”
鄭十二孃說:“辛公子也去了。”
文贊法師問辛安:“侄孫也看到了嗎?”
辛安回答:“我沒有看見。”
文贊法師:“莫非你是凡眼,她是佛眼嘍。”眾僧鬨堂大笑。
文贊法師說:“本寺院位於都城中央,眾目暌暌之地,最近又有可疑之人來去,以後晚上你們不要擅自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