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不知道怎麼的,傳到了皇太子的耳中。
這一日上課後,皇太子就問他了:“先生,你是送了許多東西去各處做善事嗎?”
“是啊!”這種事情沒什麼不可對人言的,吳有為很大方的承認了。
“為什麼呢?難道我大明很窮嗎?”太子殿下不懂了。
“記不記得《孟子》的《盡心章句》裡那句話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麼?你先生我雖然不說富可敵國,卻也算是富甲一方了,錢可以花了再賺,但是我卻有能力幫助別人,為何不幫?那些孤寡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嬰兒,殘疾的、生病了無力治療的,我只要伸把手,就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吳有為道:“你看皇上,他是天下共主,所以他賺錢多了,也要分三分之一給國庫,還要給百官發獎金,這就是達濟天下的意思......。”
慈善事業很重要,大明的慈善事業更是完整,但是好像大明的皇帝並不是很理解這個慈善事業的重要性。
吳有為掰開了揉碎了給皇太子殿下講清楚。
太子殿下的確沒見過什麼孤寡老人,他只知道賺錢很難,卻不明白花錢其實也有意義。
吳有為講了許多,太子殿下還不是很理解,雖然明白歸明白了,但是無法親身體驗,到底是不一樣的,吳有為就道:“不如過幾日,帶殿下您去看一看,您就知道了。”
“好!”太子殿下點頭,他現在已經長大了,知道的越多,感覺肩上的擔子越重,也越是孝順他父皇。
過了幾日之後,吳有為果然帶著太子殿下出了宮。
這些年動不動就帶太子殿下出門,雖然都是在京中走一走,看一看,也讓太子殿下同憲宗皇帝那個時候不太一樣了,憲宗皇帝自己都感慨,兒子就是比自己強多了。
而且太子殿下的教育很好,憲宗皇帝並不限制他的自由。
所以吳有為就帶著他,去了養濟院。
前文144章)提過養濟院的作用,就不多說了。
到了地方後,吳有為跟太子殿下下了車,這次出門,倆人都穿著便裝,因為來的是養濟院,故而都穿的十分樸素,吳有為還帶了兩車做好了的厚棉被過來,太子殿下也帶了四車的煤炭,算是捐獻給養濟院。
養濟院的院長,正在安排人手將曬好的菜幹放在幹淨的柳條筐裡,放好了後蓋上蓋子,放進幹燥的倉房裡,過冬的時候,這些菜幹可是他們主要的菜品。
因為每年都是林素管家帶人送東西,吳有為並不出面,院長不認識吳有為,但是卻知道左春坊吳大學士。
每年都會送好多東西過來。
有管事的接待了吳有為和太子殿下,聽說他們是送東西過來的,樂顛顛的去請了院長過來。
院長是個中年人,不胖,穿的短打扮有點髒,幹活嘛,幹淨衣服也會弄髒,洗過了手才見客。
“感謝二位的高義!”他先抱拳行了一禮。
他們這裡雖然有朝廷的救助,但是老人太多了,加上人老了,身體也不如年輕的時候好了,各種藥也不敢離口,朝廷調撥的再多,也有些捉襟見肘。
再說,冬日裡寒冷,老人們更需要保暖。
“不客氣,不知道,可否看看這裡的孤寡?”吳有為也同樣行了一禮:“這是本家侄兒,特意過來捐獻四車煤炭,看老人們夠不夠用?”
“可以,可以!”院長聽他這意思,要是不夠,還要捐?
這可是好事兒啊!
樂顛顛的帶他們去了老人們的住處。
養濟院已經很不錯了,是一排一排的坐北朝南的房間,一個屋裡有個大通鋪,住著六到八位老人,雖然屋裡幹淨,老人們也穿戴整齊,卻有一股老年人特有的腐朽氣息。
而且這些老人並不是皇太子見慣了的那種富貴人家的老人,而是一個個枯瘦,滿頭白發,皺紋深深的樣子。
尤其是他們的手,有的骨節都變形了,那是終身勞作後留下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