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為是在濃濃的擔心之中離開的陶文書院。
皇子們進了書院就是普通的學生,穿院服,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當然,介於他們還小的緣故,他們上的都是小班,自然有幫助他們生活的阿姨照顧,只是只能幫他們個大概,自己帶著的小手絹要自己洗,襪子和頭帶也是如此,大件的衣服,著急穿的可以請阿姨去清洗,不著急的就要他們帶回去自己找人清洗。
吃飯是大鍋飯,沒有所謂的“下毒”一說。
因為人太多了,排隊是隨機的,飯盤也是隨機發放,且不跟放飯的在一起。
再有就是小班的都是小孩兒,沒有超過八歲的,好管理啊!
只有超過十歲的才能上中班,超過十三四歲的是大班,然後探討一番,他們是學文啊?還是練武?或者是學手藝?
當然,皇子們是不需要學手藝的,他們也並不需要學武,可能......只能學文......。
這一點,並不用吳有為操心,反正是皇帝的兒子。
他回了京城,進了慈慶宮,得到了太子殿下新的課程表。
這個課程表因為有了別人的加入,吳有為每旬只需要為太子殿下講三堂課就行了,而且還都是下午的時間。
“這個好!這個好!”吳有為拿到課程表,簡直太高興了。
這兩年他過的苦啊!
雖然說上課的時間已經調整了,但是不代表他就可以睡懶覺。
每次他都是踩著上課點兒來的,東宮裡頭只有一個學生不說,還特麼的是皇太子,他就算是想偷懶......也怕人家父母知道。
畢竟那裡是東宮,憲宗皇帝不管多忙,每日都會問一遍東宮的情況。
何況教導一個儲君是很費心費力的,吳有為簡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皇太子教導的好,自己卻累壞了。
不單單是身體累,心裡也累。
現在好了,有人幫忙分擔這種累了。
他不用每日起早了,只要偶爾起早就行了。
來給他送課程表的是王珍,這老太監想到皇爺讓他看一看吳大學士的表情,他就真的記住了,同時,嘖嘖稱奇。
稍後的時候,他去見了憲宗皇帝:“老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不貪戀權勢的,這要是換了老奴,老奴肯定捨不得太子殿下。”
當太子殿下獨一個的先生,和一群先生一起教導太子殿下,哪能一樣麼?
可是吳大學士竟然興高采烈?
要說是裝出來的,他自認自己不會看不出來。
這點眼力見兒他還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太子殿下身邊貼身大總管的位置。
“他呀!恨不得整天自由自在呢!”憲宗皇帝可是知道吳有為在上海那六年,過的如何。
最開始的確是吃了不少苦頭,畢竟一個文官要面對海盜和倭寇攻打縣城的境地。
但是隨後他就發現,吳有為沒事的時候,並不獨攬大權,而是分權下去,他那些有資格科舉的學生,一個個都得到了實踐的機會;沒有資格科舉的學生,都被他安排成了小吏,更是謀得了一輩子的飯碗。
憲宗皇帝有一種感覺,或許,讓吳有為教書育人比讓他當官更讓他高興。
最主要的是,吳有為是真的不貪權,不戀權,更不喜歡掌權。
這是憲宗皇帝觀察吳有為多年的經驗總結。
想他一個皇帝,是不會允許不確定因素留在自己的身邊,以前是有萬通在,現在......則是他有心重用吳有為。
只是現在看來,吳有為是真的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一點都沒有,這就讓憲宗皇帝有點“狗咬刺蝟,無處下嘴”的尷尬了。
就算他算計的再好,吳有為不稀罕不也白費麼。
吳有為是真的放飛自我了,拿了課程表回去後就去找了萬通,拎著課程表在他面前晃了晃:“終於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