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醫學院?”小太子遠遠地看到牌匾就笑了:“聽說這也是先生開的?”
“不錯,殿下可知,邊軍一萬人,才配幾個軍醫?”吳有為問他。
小太子猶豫了一下:“十個?”
說實話,他從來沒注意過,因為宮中不缺太醫,皇太後、皇上、皇後和皇太子用的都是禦醫,比太醫還高一級,東宮有四位常駐禦醫,八位常駐太醫。
如今連皇貴妃萬貞兒都配了兩位禦醫,四位太醫伺候了。
宮中根本不缺大夫好麼!
再加上京中醫館、藥鋪林立,也不缺草澤名醫,根本沒大夫緊張的時候。
所以小太子對此並不瞭解。
“十萬人,才有兩個軍醫。”這是吳有為曾經瞭解了過的情況:“您想一下,如果大戰在即,傷亡肯定會有,兩個大夫,算上他們的要童也才幾個人?邊境大軍何止十萬之數?眾人只看到了戰功,卻忽略了流血,很多人當時並沒有死,卻因為缺醫少藥,而在戰後死亡了。”
小太子呼吸沉重:“真的?為何朝中......。”
“殿下,朝中的大人們,或許注意到了,卻無能為力;或許是根本沒想到那裡,因為他們不是邊境計程車兵,無法體會到戰場上的需要。”吳有為道:“兵部已經盡量撥給邊境士兵給養了。”
“可是先生你想到了。”小太子板著臉道:“先生也沒有上過戰場,卻能想到這一點,朝廷之中,那些酒嚢飯袋還能幹什麼?”
都不如先生一個文弱書生!
他還記得,先生在上海縣,也有軍功的,守城的軍功。
據說當時有不少倭寇和海盜聯合起來攻城,那個時候小舅舅還帶兵在外,是先生領人守住了新建的城池。
可是前幾任上海縣令,要麼死了,要麼逃跑,還有個投降海盜的,被海盜給殺了......。
“臣知道,是因為臣問過忠明,哦,也就是萬通,萬大人。”吳有為道:“不止是邊軍,還有水軍。”
其實不止是大明的軍隊,歷朝歷代的都差不多,吳有為能給他們提前用上酒精消毒和擔架,已經很不錯了,杏林醫學院學會了戰地救護的人也不少,這才派往各地的駐軍那裡。
他們的醫術或許平平常常,並不精通,但是他們起碼可以給戰士們一個生存的機會,上海紡織廠每年提供的大量繃帶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朝廷照樣收購,因為現在他們大明不差錢。
倆人在杏園裡走了走,也偶遇到了幾個青年才子在此聚會,不過不太多,畢竟還差一年才會試,能這麼早來的說明瞭兩點,第一就是提前熟悉環境,一般都是第一次會試的人才這麼幹;第二就是他們生活條件好,不差這一年半載的日子,在京中生活消費可是很高的。
“先生,我能去陶文書院看看嗎?”一直聽說陶文書院,卻一次都沒去過,小太子很想去看看,尤其是他好朋友吳明德還在那裡頭上學呢。
“走!”吳有為同意了,他覺得小太子一個人整天上課也沒個同學陪著,有點說不過去。
趕巧了,這天陶文書院考試!
只是普通的摸底考試,並非期中和期末。
全院都考,明天就放假了,小班中班到大班,一個都沒放過,連剛進校園的小班都需要寫一遍三字經。
還要寫阿拉伯數字從_到_百......。
吳有為想了想,讓人將太子殿下塞了進去:“就當是臨時考試了。”
太子殿下一臉苦逼:“先生,能不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