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為指點小孩兒幹活,其實這塊花壇並不大,已經將磚石都拆下去了,改成了用竹木籬笆圍成的小菜園。
那竹木籬笆圍的相當好,不高不矮,甚至可以當成豆角架和黃瓜架用。
小太子平了一天的小菜園子,晚上去昭德宮請安,正好趕上憲宗皇帝也在,便對憲宗皇帝說百姓過得好辛苦。
“吾兒長大了。”憲宗皇帝很滿意吳有為的教育方式,他的太子日後不需要靠科舉出仕,所以他的那些《四書五經》可以學,但是不必精益求精。
可是不能“何不食肉糜”,因為他將來是要當皇帝的人。
“父皇,為什麼不能讓百姓不那麼累呢?”小太子很是憂心忡忡:“種田真的很累。”
“你只是種了一個小菜園子而已,就喊累了?”萬貞兒摸了摸小太子的頭:“你還不到年歲,吳大學士不會讓你種田的,你呀,離種田遠著呢。”
小太子一聽,比這個還累?頓時驚呆了!
“不怕,等父皇勤耕的時候,帶你去看看你就知道了。”憲宗皇帝決定了,春耕的時候,帶小太子去見識一下。
小太子也很期盼。
因為慈慶宮的花壇改成了菜園子,憲宗皇帝的乾清宮花壇也改成了菜園子,然後,宮中就流行自己種菜了。
就連周太後的小花園,都改成了菜園子,周太後還感慨:“好像南宮那幾年。”
那幾年,南宮基本上自給自足,哪兒有什麼花圃啊?都改成了菜園子,她跟錢皇後幾個女眷,要自己刺繡,託懷恩帶出去賣掉,然後補貼家用。
錢皇後不能刺繡,以為她在英宗北狩的時候,哭瞎了一隻眼睛,不能長久的視物。
周太後一時感慨,便給憲宗皇帝做了一身衣服,是她親自做的,憲宗皇帝穿上之後就捨不得脫下來了。
“兒子都滿地跑的人了,還做小兒姿態。”周太後被他逗笑了。
“兒臣已經許久不曾穿過母後做的衣服了。”憲宗皇帝卻也感慨了一番,小時候,母後甚至都不敢親近自己,生怕因為她的親近,讓皇叔代宗反感,對自己痛下殺手。
若非孫太後那個時候護著......。
母子倆感慨的時候,吳有為正在跟小太子倆想辦法,因為小太子想要“減輕百姓負擔”,弄個什麼簡便的農具。
其實明朝這個時候,農具基本上成型了。
想改進,很難。
但是小太子想,所以自然課就成了手工課。
只是,一時半會兒的,哪兒能想到好主意?
“殿下對農業並不瞭解,不如慢慢體會,等您瞭解了,自然,便會有省力的主意。”吳有為道:“可好?”
小太子浪費了一天的時間,一事無成,自然知道先生說的是對的,點了點頭:“孤知道了。”
小孩兒不熊,已經很讓吳有為滿意了。
丁亥,宮中以耗費內需為由,罷採花木。
也是,都改成菜園子了,誰還種植花草樹木啊?
於是,京中也流行了起來,各家各戶都有那麼一塊菜地了。
慢慢的,各地的人都知道了,也流行在自家院子裡弄一塊菜地。
稍後便是開春,春耕。
親耕禮是皇帝親自下田耕作的一個活動,雖然有作秀的嫌疑,但是每一任皇帝都很重視,因為古代史農耕社會,沒有土地和糧食,人們怎麼活?
尤其是小太子的小菜園,吳有為問他:“第一次種,就來一些長得快的,小白菜,小香菜,小水蘿蔔,怎麼樣?”
“父皇喜歡吃醋椒小白菜,這個給父皇吃,香菜可以做配菜,都能吃到!小水蘿蔔給姐姐妹妹弟弟吃。”小太子分得很仔細:“皇祖母喜歡吃菠菜,種點菠菜給她老人家打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