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今日無事,也來採杏子了。
“大哥,這次回來還走嗎?”兄弟倆許久不曾見面了,剛回來那會兒,也說不上幾句話,都很忙啊。
現在是難得的休閑時間,所以吳曉就一邊摘杏子一邊跟吳有為聊天。
“還不知道呢,先歇一段時間吧。”吳有為道:“我也想家了。”
是的,這裡是他的家,幾年未歸,當然想念了。
外面再好,也不是自己家,在上海縣那是工作,並非生活。
“也是,你這一走六七年,家裡人也都想你了。”吳曉將採摘滿了的一籃子杏放到地上,換了一個空籃子:“現在生意也越來越好了,你就在家過過大老爺的癮。
吳曉現在負責的專案,日進鬥金,又跟皇上搭上了關系,他學習後考了個秀才功名,在吳有為回來前,考了個舉人。
然後他就沒打算往上考了,進士不用考慮了額,因為他這個舉人都是吊車尾過來的,進士肯定考不上,還要浪費時間去學習。
所以他就沒繼續考,而是有了功名護身,見了誰都不用下跪行禮,加上他是皇帝的合夥人,在京中還真有了點好名聲。
“過幾日便是伊兒出閣的日子了。”吳有為嘆了口氣:“這孩子也不容易,等出嫁了就好了。”
這是剩下的最小的一個閨女了。
“嗯。”吳曉想了想:“二房的儷兒小姐,也十三歲了吧?”
“是啊!”吳有為一愣,隨後笑道:“該不是她也要考慮親事吧?才十三歲而已?”
“倒是不用考慮親事,只是相看罷了。”吳曉道:“她乃嫡出,恐怕還有的挑呢。
跟吳伊兒不同,吳儷兒是嫡出,按道理,是要高嫁的,起碼要比庶出和認的幹親高嫁一點。
可是.... 方紅卓都是錦衣衛指揮僉事了,正四品的官職。
上哪兒找這樣的夫婿去呀?
除非是.... 勳貴。
可勳貴人家結親,誰不注重對方出身?
哪怕現在吳瓊已經是翰林院編修了,那也只能說是清貴,而非勳貴。
這就難為人了。
“不用那麼計較。”吳有為道:“雖然是同一個祖宗,但是早就分家了,而且... 嫂應該是想給她找個讀書人。”
文臣和武將,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倆人一邊聊著天,一邊採杏子。
一直到八月初一,那一天是吳伊兒出嫁的日子。
吳有為給吳伊兒備了多年的嫁妝,按照當年吳佩兒的嫁妝,只減了一千兩銀子的壓箱底錢。
萬家樂有萬家大哥給張羅婚事,萬家大嫂給收拾的新房,就在京城的外城邊緣靠近內城的地方,那裡住著的都是家境比較富裕的讀書人家。
看著吳伊兒一身大紅嫁衣,吳有為也有點捨不得了:“女兒啊,雖然說嫁出去的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兒了,但是在我這裡不一樣,你們永遠都是我的女兒,女婿有不好的就回來跟爹說,我管不了他,還有你萬通伯伯。
“女兒知道。”吳伊兒眼眶發熱,想哭,但是不能哭,哭了會花了妝容,在屋裡上妝的時候,她就哭過了。
小時候的事情,她都記得,跟佩兒姐姐一樣,心裡感激爹爹,要是沒有他,不知道自己跟姨娘會怎麼樣。
“不哭,那小子我見過幾次,不錯。”吳有為想起萬家樂就撇嘴,小白臉兒的樣子,幸好眼神清澈,沒什麼算計,不然他非要揍他一頓不可。
古代女子的名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大明這個時候,簡直已經是病態的了,這小子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違,跟未婚女子有了私情。
要是吳有為真是一個明代人,非得將吳伊兒出家不可!
而不是現在這樣十裡紅妝的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