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皇帝一聽,就想起了張紳。
張紳早就將會見番邦“傳教士”的經過跟憲宗皇帝說了。
早在元朝便有番邦航海家來到了元大都,當時是元世祖忽必烈召見的,後來還跟什麼“教皇”透過信,只是兩邊相隔甚遠,又有大海作為屏障,眾所周知,蒙古人的鐵騎曾踏遍好多個地方,好多個國度因此而滅亡。
所以蒙古人並不封閉,甚至知道教皇的存在,而明朝呢,只是看過相似的記載,並沒有見過來使。
但是他記得,後來那個人的侄子也來了東方。
當時的那個人,叫馬可波羅,在元朝遊歷了十七年方才返回他的國度。
根據記載,他曾訪問當時元朝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
不知道跟他們是什麼關系,是不是他們也帶著教皇的親筆信?
憲宗皇帝現在還很年輕,還很有進取心,加上最近幾年,國力蒸蒸日上,北邊的防禦做的固若金湯,南邊也大展軍威,每一年都有不菲的收入,天下不說見不得饑荒了,可也說得上是國泰民安。
他覺得他做的並不比先皇差多少,只是先皇身,上有汙點,他想為他的父皇,做一些什麼。
這兩個部落的來人,是明目張膽的欺上門來了。
虯加思蘭給自己加封“太師”,不就是想效仿也先麼?可惜,他不是先帝,身邊的懷恩太監也並非王振那個老東西。
而加思蘭前面那個字顯示不出來,就不打了,反正那個字認識的人估計也不會很多... 就不湊字數了哈!)此次派來的是自己的長子。
蒙古人那邊的傳統不似漢人,他們的長子都是自己出來打拼的,而家産則會在分家之後,留給最小的兒子。
孩子們各奔前程之後,小兒子是要奉養父母,留在父母身邊的,兄弟們的草原會圍著這位幼弟的草原,也算是起到了保護作用。
所以這次加思蘭派來的長子便是五河。
五河是個粗狂的人,他有著蒙古大漢們一樣健壯的身材,和兇神惡煞的眼神,以及粗狂豪邁的舉動,與嫁給滿多固勒的加思蘭女兒其木格是同母兄妹。
加思蘭當然不會親自前來,但是他卻讓滿多固勒來了,這兩個部族的人,看似是滿多固勒最高貴,可在五河眼裡,滿多固勒是個窩囊廢。
要是沒有他阿布蒙古人管父親叫阿布)的話,他能有今天?
脫脫不花當年就沒將這個異母弟弟看在眼裡,同樣的,當年造反的阿噶多爾濟同樣沒將他放在眼裡。
而脫脫不花的父親阿寨臺吉也從不曾將這個三兒子當一回事,在他剛成年的時候,就分了一塊草原給他,以及一些奴隸和牛羊,便將他分帳出去了。
要不是自己的父親將妹妹嫁給他,他能有今天麼?
在鴻臚寺安排的地方入住後,五河就對滿多固勒很是隨意的擺了擺手:“行了,你回去歇著吧!”
滿多固勒是個在蒙古族人裡比較斯文的人,據說他的生母是個漢人女好,還是個比較有文化的花魁,是被人轉賣到一個富商手裡,然後被富商當做人情送給了原來的阿寨臺吉,阿寨很喜歡這個花魁,很是寵愛了一段時間,後來花魁思念故裡,鬱郁而終,兒子滿多固勒當時還不到十歲,花魁最後的請求,就是給兒子求了個比較好的封地,讓他分出去後能自食其力就行了。
這讓阿寨臺吉的正室夫人很滿意她的識相,也就沒對滿多固勒刁難,讓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了。
等他能獨自狩獵並且有了幾個跟班之後,阿寨臺吉就把他給分了出去,也因為如此,在脫脫不花倒臺之後,滿多固勒依然能活的很好,草原還在,也有帳篷和牛羊馬匹以及為數不多的奴隸。
更是因為他活得好,所以才有了機會,迎娶加思蘭的女兒為妻,因為有點受於母親的漢人思想薰陶,他對妻子很尊敬,對小妾卻不怎麼理睬,且學著漢人的方式,嫡庶分
加思蘭巴不得他越迂腐越好呢!
只可惜,他的女兒嫁過去時間太短,還沒有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