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這倆人倒是不挑剔。
“你們的任務也不多,就是管理一下宗教事宜,堪合度牒。”吳有為介紹了一下他們的職責:“大到各個廟宇的情況,小到香燭的質量,以及有某些人想要出家,理由呢?堪合這一塊很重要。”
不能肆無忌憚的誰想出家就出家。
歷朝歷代對於方外之人都很寬和,雖然大明暗地裡也很防備宗教,但是明面上還是敬重這些出家人的,例如出家人是不服勞役的,這一點就很讓人心動。
上海縣因為吳有為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及水泥混凝土的出現,官道上清一色的水泥大路,堤岸更是用青磚水泥一次性搭建成功,沒了繁重的勞役,每年那點規定的勞役時間,也就是清理清理黃浦江的淤泥而已。
而且黃浦江通海,只要將淤泥清出吳淞口,到了大海裡,自然,海水就會幫忙解決了。
安頓好了這兩位,吳有為就回了他的辦公室。
房子上了梁,就得趕緊上房頂了,眼看著六月份盡了,七月這裡正是熱的時候,且七月份乃是早稻收割的季節。
雙季稻成熟的快,農時就緊張了一些
吳有為這邊忙著,萬通那邊也不閑著。
汪直到了地方,他就讓人帶著他可勁兒的看,想去哪兒去哪兒。
同時,萬通根據吳有為的那些後世軍隊的理論,找了不少吳有為的學生們,讓他們沒事的時候,就教導一下這些人思想品德。
當然,是忠君愛國的那種,包括大明的利益高於一切等等洗腦的言論,務必要打造出一支忠心耿耿的軍隊。
還有什麼“不拋棄,不放棄”等等。
聽的汪直這個小年輕的內宦都熱血沸騰了。
吳有為這邊大力開發工廠。
他的玻璃廠終於建成了,並且開始燒制玻璃。
吳有為激動的親自過去觀看,結果... 第一次燒出來的是一團灰不溜秋的玩意兒。
別說透明若水晶了,連是個什麼都看不出來。
負責玻璃廠的是吳有為在京裡調過來的燒窯師傅林大海。
他們全家的賣身契都在吳有為的手裡攥著,全家都搬了過來,他有四個兒子,五個閨女。
閨女全在京城嫁了。
兒子娶了媳婦兒,全家都搬了過來,在玻璃廠裡做技工。
他是首席技師。
吳有為給封的。
“老爺.....”林大海懵圈了。
“沒事兒,慢慢來。”吳有為抹了把臉:“繼續燒制,總會成功的!”
可能是原材料不純?
還是哪裡出了意外。
反正繼續燒制就是了
一天下來,熱得不行。
吳有為出來後有點暈,抹了把汗:“讓人煮點綠豆湯解暑,天氣太熱了,以後中午就不開工了,躲過了熱勁兒再說。”
燒制玻璃可是個熱活計,外頭本來就熱,再熱上加熱,豈不是要人中暑麼?
“聽老爺的。”林大海點頭,這裡他是首席技師,他不開工沒人敢進來燒窯。
廠長便是萬利,這名字好吧?他是萬通給他找來的,據說是個很有才能的人,而且名字也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