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們不知道,那高朋滿座的客人們,有三分之一是軍中計程車兵們休息出來逛街吃飯的;三分之一是來往的客商們以及附近村落裡的人;還有三分之一,是今天早上剛到的.....
吳有為站在牌坊下,等了好半會兒,才見到一隊人馬慢吞吞的走過來,看那樣子,架勢不小啊。
不過一個知府出巡,鳴鑼開道十一響,還坐著轎子,作,太能作了!
轎子有講究,一般人都成乘車,畢竟轎子是拿人力作筏子,養著轎夫需要花錢不說,也是對人的一種不尊重,因為把人當牲口一樣使喚。
花費大不說,還有點有損名聲的意思,不過震懾效果很大。
這鳴鑼開道也有講究的,一般州縣官員乘轎出行,隨行差役鳴鑼七響,表示“速回避、軍民人等齊避讓”。
道府級官員出行鳴鑼,敲九棒鑼,代表“官吏軍民人等齊讓道”。
省、道級官員出行,則敲十一棒鑼,表示“文武官員軍民齊迴避”。
總督以上中央一級官員出行,敲十三棒鑼,意為“大小文武百官軍民齊閃開”。
而打頭的人除了敲鑼,還猛地對著吳有為喊了一嗓子:“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這個意思是需要辯證處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極端。
其實是出巡的時候,知府儀仗的必備口號。
吳有為板著臉,知道這是給他下馬威呢,都到門口了,還敲什麼鑼、喊什麼口號呀?
而且他也不是一個人來的。
知府下面的官員全都跟著來了詳情觀看 346 相關說明)。
從同知到驛丞,十幾個人都到齊了。
一個都沒少啊
這架勢誰看不出來是找茬兒的呀?
偏偏吳有為出來帶的只是幾個衙役,其他的人都在忙呢。
上海縣百廢待興,想要發展起來何其困難?每日裡眾人忙忙碌碌,光是檔案室那裡就累積了好幾櫃子的各種新建檔案。
墨錠都用了一大車子了。
幸好他早年寫了小學全套的教育課本,這會兒已經開了一家書肆,帶刻印作坊的那種,已經用活字印刷術開始印刷課本了。
眾人都在忙,再加,上吳有為還真是看不上這個松江府尹,所以就沒擺出迎接的架勢,自己帶著幾個人,站在牌坊下,看著... 點都不隆重!
隊伍停下之後,松江府尹出了轎子,一眼就看到了吳有.... 以及他身後的小貓兩三隻。
“上海縣令吳傭,見過府尊。”吳有為一拱手,算是行禮了。
“大膽!”師爺也下了轎子,見此情景立刻就冷喝一聲:“為何不跪拜迎接大人?”
吳有為卻臉色一正道:“跪拜迎接?大人?按照大明律,唯有真龍天子才能接受百官跪拜相迎,你等何人?竟然要本官跪拜相迎?”
師爺頓時懵圈了!
的確,大明沒有明確規定下級見了上級要跪拜相迎,但是大明卻有明文規定,只有皇帝才能接受百官跪迎。
在洪武年間,更有規定,但凡三品包括從三品),不論文臣武將,皆可稱其為“大人”,但是以下品級,不可稱為“大人”。
縣令百姓稱為“老父母”或者是“大令”。
除了南北兩京的順天府和應天府的長官稱府尹,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
沒辦法,誰叫人家是京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