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人攔著,只要你不嫌熱。
可皇帝不行啊!
“你跟柏家不是不和麼?”憲宗皇帝納悶兒了:“柏珍得勢,你可就要失勢了。
“皇上,我大明,外戚不得幹政。“萬通面容整肅道:“您看周家,雖然是太後孃家,卻連個實權都沒有。錢家更....”
錢家更是什麼?他不說,相信皇,上也明白。
哪怕現在王皇後的孃家,不也是封了個虛職,全家養尊處優的活著麼。
實權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有尊貴。
“你倒是看得開。“憲宗皇帝卻覺得這是萬家的忠心,他們想到的是大明,為的是江山社稷。
更為了不讓他這個皇上沒繼承人。
萬家想的很好,如果新帝即位,自然,貞兒就會隨小皇子就番,.... 估計到時候都會搬去親王的就番之地。
別看大明皇位競爭的厲害,但是大明的親王們都很有小強的精神,朱氏皇朝不殺本族人,哪怕是造反,除非他自殺,否則都是被擒拿進京,圈進至死亡為。止.....
這件事情就這麼談論過了,憲宗皇帝卻依然將奏摺留中不發,秉筆太監也不敢輕易打探皇爺的心思。
就連懷恩太監也禁閉嘴巴。
朝中有人聽聞後,也起了思量,到底是立太子,還是不立啊?
可柏珍等不得了,終於在這一日,剛上朝不久,就有人站了出來,開口就是“儲君”的大事。
而禮部左侍郎劉吉,也開口談論此事。
如果吳有為在這裡,就能見到這位“劉棉花”的真人了。
明代彈劾成風,言官也喜歡管閑事,劉吉這種人自然成為了言官們的主要攻擊物件,可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說了什麼權當沒有聽見,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一個雅號“劉棉花”。
何意?棉花者,不怕彈也!
這位官至大學士、內閣首輔宰相)的仁兄,他屍位素餐,精於營私,因此屢遭諫官彈劾。但他靠逢迎皇帝、勾結宦官,排擠打擊彈劾他的人,得以在內閣任職十八年。其時曹禦史及歐陽旦等一批人,不斷彈劾他,但劉吉的官卻越做越大,人們奈他不得,這說明瞭明朝的吏治已經糟透了。當時由於明憲宗經常不理朝政,所以內閣中另一位叫劉翊的老兄,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
至於下面的六部尚書,每日也是坐在衙門裡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幹,所以當時人們說內閣三成員萬安、劉吉、劉詡)是“紙糊三閣老”,說六部尚書是“泥塑六尚書”。如今的劉吉還不是那個劉棉花,而是想投機取巧的禮部左侍郎,他是最後一個站出來的人,抱著笏板開始滔滔不絕的發言。憲宗皇帝看著下面的朝臣,一個個慷慨激昂,卻想起了後宮的萬妃。
今天早上上朝前,貞兒還說等他回來,給他做他喜歡吃的清涼糕,這天氣越來越熱了,眼看著就要到“天貺節”了,就可以吃過水面條了。
因農歷六月,正值盛夏,烈日酷暑,宮中這時的飲食主要以製作嘗新解暑避熱的食品為主。
憲宗皇帝想到貞兒,想到可愛的小皇子,而皇長子他也看過幾次,卻發現皇長子身體薄弱,而小皇子身體健康。
柏妃每次見他都會提一提大皇子怎麼怎麼尊貴,可是他能看得出,柏妃抱孩子的姿勢都很僵硬。
可見平時並不怎麼抱皇子。
而貞兒... 則是連尿布都自己換!
萬家的雍容和柏家的咄咄相逼,讓憲宗皇帝十分厭煩,眼前這些人的滔滔不絕更是讓他心裡作嘔,等劉吉說完,憲宗皇帝正臉色難看的想要發火的時候,突然光線暗了下
不過那些人沒注意,劉吉發完言,所有站出來表示支援的人都跪了下去,這是想讓皇帝表態呢!
但是皇帝臉色鐵青,外頭的“哐哐哐”的聲音,站在大殿之,上值班的萬通簡直太熟悉了!
就因為太熟悉了,萬通的臉色也奇怪了起來... 皇長子跟日食,還真有緣.....
....《明史》記載:成華六年,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