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萬通看他:“你不是謙虛麼?”
怎麼會馬,上轉變的這麼高調?
“李裕那個人,據說很看重青年才俊。”吳有為想了想,解釋道:“其實我們大明的用人規矩,很有意思,年輕的人吧,覺得嘴巴沒毛辦事不牢;年長的呢?又覺得幹不了多久就老了,萬一活到六七十就死了,能當幾年官?所以如何取捨,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科舉取仕,年級,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吳瓊現在就算是考中了秀才,起碼也要二三年考舉人,再要三年到六年,才能考進士,那個時候的吳瓊,跟他差不多大,進翰林院幾年後散館,然後... 然後就能下放為地方官,做出成績後,一步一步上升,就能做到地方中間位置,然後召回京中,六部輪轉,等到他四十歲後,就可以入閣了。
這就是最走運的人生規劃。
吳有為呢?則是想著考個功名可以讓自己光明正大的進入翰林院,抄寫那些古本孤本。
當官的話...., 他還沒想到那麼遠,但是他可以透過萬通影響憲宗皇帝,出一些主意,但是他一想到上朝的時間,他就.... 很想辭職不幹。
出謀劃策可以,但是上朝... 參.... 他就不想去了。
“這些我倒是沒想過。“萬通想了想:“也沒人說過啊!”
當然沒人說過了,這都是後世人總結出來的,大明身為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帝國,很多人都對這個朝代年年不忘。
以及大明做到了當年只有秦始皇做到的一個大國該有的尊嚴: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從開始帝制,到後來的結束帝制,也只有秦始皇,和明朝的皇帝們,辦到了。
其他朝代都沒有,包括英明神武的唐太宗。
後面的清朝就更別提了,在清朝,混成公主、郡主等格格的女子們,都倒了血黴了。
和親蒙古不知道多少女孩子一生就那麼早早的結束了。
“你們當然沒想過了。”那都是後世人統計出來的:“不過我們卻想過。”
府試三日後發榜,吳瓊,又是第一名!
“小三元呀!”吳有為搖頭晃腦:“希望他可以小三元一把。”
小三元常有,但是大三元就不常見了。
三日之後,院試開考。
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的一種考試,童試之一。
各地考生在縣或府裡參加考試,由省裡的提督學政主持,考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茂才)或相公。
院試三年之內可以考兩次,院考兩場,考試內容與府,縣考大致相同。
評卷由五百裡外較遠的書院山長或幕友當任。
這是為了防止本地人員之間有牽扯,有失公允。
第一場錄取人數,為當取秀才名額之一倍,用圓圈揭曉,寫坐號,不寫姓名,稱之“草案”。第二場覆試後,拆彌封,寫姓名,透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這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後一次考試,但是這次考試,卻格外嚴格,很多人透過了縣試、府試,卻過補了院試這一關。
很多人考了一輩子,依然還是個“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