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唐末。
唐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
如今則改為在禦花園裡挑中最好看的花兒出來,放在瓊林宴上,大家以花為題,各自抒寫詩詞歌賦。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
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
如北宋前期宰相寇準就是探花。
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
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如今到了明朝,探花也改了規矩。
吳有為進了禦花園也不隨便亂看,話說他曾經進京好幾次,故宮那是必遊之地,可是那個時候的故宮被滿清改成了金碧輝煌的樣子,實際上,明朝時期的故宮是很莊嚴大氣的,它有著明黃色的屋頂,也有著青磚灰瓦的宮牆。
而非豔俗的大紅色。
優雅,神秘,高貴。
只是宮中禦花園的確是有點小,而且為了防止有刺客隱匿行蹤,宮中是不能種植高過人頭的樹木的,全都是灌木叢,矮樹,偶爾有樹木,也是小樹,弱不禁風,人蹲上去樹就彎了。
再說北京城的三月份能有什麼花兒啊?
倒是有不少盆栽盛開的花兒,放在外面,可一看就很假好麼!
那些花兒都是宮房裡掌管花卉的人工培育出來的,一看就不應時應景,取了也別扭。
小太監們跟著探花郎轉“了一圈禦花園,吳有為最後只折了一支青色柳條,一支粉色杏花,回來了。
一青一粉,放在瓊林宴中間的花瓶裡,大家看的眼睛都直了!
這就是探花郎拿回來的最好的... 花兒?
“這是何意?”憲宗皇帝也有些好奇,不僅開了金口詢問。
“杏榜高中,猶如我等成為天子門生;柳條青青,猶如我等青春年華。”吳有為侃侃而談:“且綠粉相依,春色優容。
青色的枝條,也只有春天才能青的這麼低調卻不可複制;粉色的杏花,一年只有三四月份才有,尤其吳有為挑選的是一支半盛開的杏花枝子。
有一點調皮的可愛,又有春天的氣息,更有愉景遊園的意思。
“好!”憲宗皇帝撫掌大笑:“不愧是寫出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佳句的吳傭。”
吳有為沒想到憲宗皇帝竟然知道他抄過的那首詩,頓時訕訕的道:“皇上過譽了。
偏偏這個時候上了禦膳。
這第一種菜就是油炸食品:炸春捲、炸饊子。
第二種便是生食冷盤類:魚酢、黃雀酢。
魚酢:就是用醋多一 一些的生魚片,華夏的生魚片就是用醋和酒比較多,這個時候還沒辣根呢。
黃雀酢:麻雀又叫“黃雀”,民間捕捉而食,古已有之。
“黃雀酢”是用鹽和米粉醃漬麻雀加工後再食用的美食,和醃肉、醃魚的方法差不多,但味美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