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他那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師父們送來的,臣也沒見過。”萬通低頭道:“總歸是好東西,給大公主正好。”
好東西嗎?
萬貞兒低頭看了看女兒玩的興致勃勃的玉製九連環。
三月一過,便是四月了,因為二月的日食風波剛剛過去,就又有事情了。
夏四月,四川地屢震,自去年六月至十月。
到了今年才穩定下來,但是四川那邊歉收,憲宗皇帝就下令免了稅。
不過免稅也不夠,趁此機會,憲宗皇帝又有了新動作。
乙巳,錄囚。
地龍翻身,在古代是很嚴重的事情,地動一直是農人最大的打擊之一,這比幹旱還要嚴重,起碼幹旱只是沒吃的,可地動卻更容易歉收之外,還危機房屋和人身安全。也有人說是天子德行有虧,於是憲宗皇帝趁此機會,便下令錄囚,就是翻看有沒有什麼冤假錯案。雖然杯水車薪,但是聊勝於無。
皇爺這一年開始,再也不遮掩自己奪權攏柄的動作,簡直可以說的上是光明正大了。
就連吳有為在家守孝都聽到了風聲,有不少老臣反對,甚至陽奉陰違,萬通進宮後不知道跟皇爺說了什麼.....
癸醜,複立團營。
複立團營啊!
憲宗突然重視京師武備,讓眾人都嚇了一跳,尤其是文臣們,最開始設立團營的時候,文官們不同意的,而十二團營是精兵中的精兵,也是憲宗的心肝寶貝,對十二營的執掌無論是內外官都是由憲宗最寵信的人在最受寵信的時期任命的,都是可以依託性命的人。
憲宗剛即位的時候,把十二營,也就是自己的身家保衛託付給了兩個人。
一個是會昌侯孫繼宗,是宣宗孫皇後的哥哥,按輩分,憲宗皇帝要管他叫舅老爺呢。
孫繼宗為人謹慎,無他異能,明朝外戚不幹預政事,直到孫繼宗時候才開始執掌兵權。
因為孫繼宗晚年多有戀權固位,頗被言官議論,但憲宗對孫家眷禮不衰,終得保富貴而卒,成化十五年去世,追封郯國公。
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了,但是第一次解散團營,的確是有孫繼宗的一些問題在裡面,文官集團就是以此為藉口,到底逼憲宗皇帝解散了團營。
被憲宗信任託付的另一個人,就是禦馬監太監劉永誠。
劉永誠是成祖永樂時就得重用的宦官,曾經作為偏將,多次跟隨成祖朱棣北征。
宣德、正統年間,又領兵征討兀良哈,後來監軍鎮守甘、涼,徵戰沙漠,取得赫赫戰功。
土木堡之變後,劉永誠的侄子劉聚跟隨於謙一起負責京城防務,他是個真正的武將,別看是個太監的嗣子,卻勇武的很,在京城保衛戰中立功,景泰末年,執掌團營。英宗複闢後,劉永誠又帶兵歸順英宗,受到英宗信重,劉聚受蔭蔽得拜都督。
成化初年,劉永誠作為禦馬監太監執掌京軍,而他的侄子劉聚,則為偏將,為皇帝看著十二團營。
在即將推廣糧種之前,憲宗皇帝再次凝聚武力在手,下令從京師武備五軍、三千、神機等營中選拔出一等精兵十二萬,分成十二營操練,即“十二團營”,而且親自定下了奮武、耀武、練武、顯武、敢勇、果勇、鼓勇、效勇、立威、伸威、揚威、振威的十二營名。
劉聚不但能徵善戰,是劉永誠的驕傲,還是個大孝子。
成化元年的時候,就上奏自陳叔父劉永誠年老,願意辭去所居官職,專意侍養,憲宗於是命劉聚帶俸專【勹服侍叔父,只在需要的時候領命聽用。
可是現在劉聚被封為了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又上奏說叔父劉永誠如今總督京營,自己理應解職迴避。
憲宗皇帝看了後道:“劉聚既然自陳,準其迴避。
可是卻沒有撤掉劉聚在十二團營裡偏將的職位。
這是對劉氏父子的信任,也是讓人知道,十二團營依然是皇帝絕對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