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管家嘴角直抽抽,好像自家老爺一直很關心賺錢的問題,卻對自己的科舉的事情,一字都不提。
吳有為將西瓜分了,全家人多,他切了西瓜,一人一片,就是嘗個新鮮,然後又找了一個熟的,切了一半,單獨送給了二嫂吳孟氏,另一半切了,將吳家村的當家的幾個都叫來,尤其是吳大和吳二這兩位。
眾人見到西瓜還一愣,這玩意兒在夏天自然是便宜的消暑佳品,可在冬天絕對少見啊。
吳有為跟他們說了,明年教他們種西瓜,香瓜和黃瓜這三樣東西,因為冬天這三樣東西最為暢銷。
“普通的青菜,咱們也可以種,只是賣不上價,京郊附近好多菜農暖屋,只有最合適我們種的東西,才能賺錢。”吳有為道:“不過明年大家要收集好菜籽兒,西瓜籽兒等等
吳家村的人都很高興,老爺樂意帶他們一起發財,當然高興了!
只是吳大卻硬邦邦的道:“這件事情,大家知道就好,不許說出去,老爺是有功名的人,科舉還要考進士做官。”
如果讓,人知道老爺那麼喜歡賺錢,還帶著人一起賺錢,這就好說不好聽了。
眾人紛紛點頭,吳有為鬱悶了,這個操蛋的時代!
賺錢都不能明目張膽,生怕被人恥笑一樣,沒錢,能活的自在麼!
眾人將這件事情記在心裡,回去後又商量了一下,打算將老房子統統在明年改造成暖屋,東西廂房也一樣搭,上地火龍,正房可以種植西瓜香瓜和黃瓜,東西廂房就種小青
這件事情過後不久,就是小年了,吳有為在小年那天祭灶,在吳府的時候,這是吳俊和吳瑛的事情,他是連去的資格都沒有的,現在嘛,全家他最大。
祭灶有灶糖,古代這個事還沒有白糖,有的只是蜜糖,米糖。
金黃色和棕紅色的糖塊,做成元寶和小動物的樣子,這便是灶糖,吳有為看著好看,很想吃一個,但是,被林素管家眼疾手快的給攔住了:“老爺,祭祀完灶王爺才可以吃糖。”
神仙都沒先吃,你先吃了,算怎麼回事啊?
吳有為大囧,老老實實的祭祀灶王爺,給畫像抹糖,
雖然覺得有些傻,但是那些話他還是照本宣科的唸了出來:“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進言。雲車風馬小流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吳有為說的一套一套的,都是林素管家提前給他寫好了的東西,據說是給灶君的祭詞,不過後來吳有為也夾了兩句:“請灶君吃吃喝喝,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兒錢來分分,明年還給您上供好東西。
氣的站在旁邊的林素管家真想不顧身份的收拾他。有這麼跟神仙說話的嗎?祭灶的時間各地不北方為臘月二十三,南方為臘月二十四。中國民間還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舉行祭祀。
但是祭灶的儀式卻是在晚上進行,在做晚飯的時候,據說可以讓灶王爺乘著做晚飯的炊煙一道上天去。
吳有為給灶王爺的畫像嘴巴那裡抹了蜜糖,林素管家又遞給他一隻大紅公雞,吳有為看著他發愣:啥意思?
“這只紅馬進獻給灶王爺。”林素管家一個頭兩個大,恨死了吳府,這種事情,一般都是自家的老爹教導給兒子的,而不是讓他一個管家教給老爺好麼?
還是一邊的方大廚小聲解釋給吳有為聽:據說雞是灶爺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
吳有為這才明白,還有這麼個說法啊!
將灶王爺的畫像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吳有為頓時感覺這裡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他以前是無神論者,可是死後去了地府見了閻王爺,他就信了。
穿越後,他更是對各種神仙鬼怪都很恭敬,包括佛家在內,他去法海禪寺,都會拜一拜那裡的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