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了宗,吳有為了卻了一樁心事。
只是,很多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吃了虧,肯定是被嫡支欺負了,分家還不算,還分宗?
於是這些,人自發的為吳傭正名,說他“志向高遠”、“不同俗流”、“光明磊落”等等,各種形容美德美好的詞彙都砸在了他的身,上。
再加上他那出眾的文采,竟然出奇的博得了美名。
吳家時刻關注著此事,看到吳瑛的事情已經沒有人提起了,放心了;但是在聽說吳有為憑此又得了美名和贊賞,又心裡不甘了幾許。
農忙時節即將到來,大家就要下田收糧,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在為此準備,修補鐮刀,整治扇車,很多有大牲口的人家都好好的喂養牲口,爭取在秋收前養的肥一些,好幹活。
真說起來,農家似乎就沒有哪段時間是真正閑著的,總能找些零零碎碎的活做。
盡管自家只是租賃田地,吳有為從京裡回了自己的莫靈山莊,發現大家都在準備秋收的東西,他也不甘寂寞,折騰了起來。
經過觀察,他發現了村裡缺少的東西,於是讓人買了一些木頭,讓木匠做成農具,又買了兩個大石磨,四個小石磨,在村裡建了個磨坊。
可以磨糧食,磨豆腐。
因為村裡家家都有牲口,誰家磨東西,套上牲口就能磨了。
且磨坊是建在屋裡的,不怕風吹落灰。
磨坊是緊急加蓋出來的,不過卻蓋的很不錯,石板鋪地,石磨在上面,也是青磚瓦房,要的就是那個幹淨。
醫館在這個時候已經建好了,大夫一家入駐,各種藥材紛紛採購,村中之人有病就有大夫可看了。
只是藥價吳有為沒定的太低,跟一般藥店持平。
但是吩咐了大夫一家子:“窮人吃藥,富人花錢。有錢的就開點好藥,價格高一點,賺點錢;普通人來了,開適合的藥就行,零頭抹去。”
大夫一家子都笑了:“很是,很是!”
吳有為主持了醫館的開業典禮,回來後不久,就有管家來報喜:穆師傅的兒子穆曉生的媳婦兒,穆關氏,名叫麗孃的,有了!
這是一早麗娘不舒服,特意去醫館號了脈,才知道,大概有兩個月:了。
只是之前麗娘跟著公爹和丈夫在老董那裡,擔驚受怕,到了這裡雖然過得好了,可能是以前嚇到了,沒來月事她以為是閉月了,還想著等醫館開起來了就去看看,只是最近早上起來總是有點惡心,怕是中暑了。
別小看秋天,秋老虎一樣能讓人中暑。
於是趕緊去醫館找大夫看病了,現在穆家爺倆兒每個月的工錢不少,都給她保管,手裡不缺錢,不舒服了也敢邁進醫館的大門了。
結果一號脈,有了!
“這可是喜事啊!”吳有為也高興:“讓人別叫她做什麼活兒了,左鄰右舍有生養過的婦人幫忙看著點,雖然要秋收了,可她這一胎恐怕不太穩,就不用她下田了,做飯也不用,就只管養胎。
有了孩子,有了後代,就不信了,穆家父子倆還不得給他賣死命啊!
除此之外,吳有為還有事情要辦。
因為是分宗過來的,所以這族譜也要另立。
怎麼立呢?
吳有為弄了一個一百頁的好像賬本一樣的白本出來,藍色錦緞封皮,上面有留白,他恭敬地用館閣體寫了“吳氏族譜”四個大字。
然後用了自己的私印,證明這是他立的族譜。
第一頁上,就一句話:樹大分枝,業大分家,族大分宗。
然後下頭寫著:京城吳氏,國朝初期,隨太祖進京立業,歷經三代,有子名傭,小字有為,另立宗族,遂建族譜。
第二頁上,立宗人:吳傭,字有為。
在他的上面,是“生母”倆字,下頭寫著:張氏。
張氏,就是原主的生母,他打聽出來的,只是叫什麼,並不知道,也沒人記得這位小姨娘的生辰。
不過,這不妨礙他將這位原主的生母立為祖宗,記入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