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孩子走了,吳孟氏才問奶孃:“在那裡一切可好?”
“好,好著呢!”奶孃將吳有為好一通誇,又將這大半天的經過都說了一遍,尤其是小老爺最後囑咐少爺的話。
吳孟氏聽了點頭:“小老爺這是關心他小侄兒呢。”
“是啊,咱們家也沒個男人,教導少爺這些。“奶孃想起自家小姐年紀輕輕的就守了寡,不僅掉眼淚兒。
“既然小叔有心,也好,就當咱們家二爺在天有靈.....“吳孟氏低頭嘆了口氣。
不認命如有何?
二爺已經去了,如今二房就這麼一個獨苗苗。
大房的老爺少爺都有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沒時間教導一個庶出二房的孩子。
能指望的唯有善心的小老爺了。
“夫人,不如請小老爺為少爺啟蒙吧?”奶孃突發奇想:“小老爺可是舉人,正好守孝在家,不如給小少爺啟蒙?”
“不妥。“吳孟氏卻搖頭:“小叔叔將來是要考進士,為官做宰的人,過了老太爺的週年,恐怕就算不能出去讀書,也得出去走動了,哪兒有時間管瓊兒?且瓊兒啟蒙,我這個當母親的足夠了,認識了三百千,字也就認的差不多了,待到七八歲之後,養壯實了,再去學院求學即可。”
她是書香門第出身,自小是跟哥哥一樣,由父親啟蒙讀了三百千,也看過一些四書五經,後來母親覺得女子不必看那些,遂教了她女四書。
後學管家理事,她心有溝壑,偏偏嘴上不說,得了個“老實”的名頭,找了這麼一個夫家。
“可是,小老爺彷彿很喜歡咱們瓊少爺....“奶孃不死心:“而且聽說小老爺那邊有不少有前途的同窗朋.....”
“那都是小老爺的事情,和我們二房沒關系。”吳孟氏道:“你記住,瓊兒是他的親侄子,就行了。
”....?“奶孃忍了忍,點頭道:“奴婢知道了。
吳孟氏笑了笑,起身去看兩個孩子了。
八月初二,是吳家大少爺吳瑛的生辰,因為守孝也沒有大辦,只是闔家在一 一起吃了一頓飯。
二房送了一套筆墨紙硯的壽禮。
吳有為就隨大流的送了一套四書五經。
這東西現在他有十幾套了,都是各個同窗好友送來的,還有座師送的,他現在拿了一套普通點的送給吳瑛,正好,省錢又省事。
吳瑛彷彿有話說,最後卻沒開口,吃飯的時候,也很安靜。
八月初十,是大小姐吳倩兒的生日。
又是一頓團圓飯,二房送了一套銀首飾,很是好看;吳有為跟著湊熱鬧,送了一對銀絲絞的手鐲,雖然不貴重,但是做工好,也值個十兩八兩的銀子。
只是吳倩兒收了禮物卻連個笑臉兒都沒給,這太不給大人面子了,就連吳俊都生氣了。
吳孫氏偷偷推了推她,吳倩兒才不情不願的道了謝,對著吳有為頗有一種“我看你不順眼“的架勢。
吳有為摸不著頭腦,平時不管怎麼說,倆人都碰不到一起去,沒哪兒得罪她吧?
偏偏吳倩兒這表情,就差明著鬧掰了。
不過吳有為是長輩,又是男子,吃飯都不在一 一張桌子上,也沒多為難,吃過飯就回去了。
只是到底心裡有根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