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剛說了沒兩天,就被人打臉了。
原來是幾個書童常隨的回去,都跟自家老爺說了,吳小老爺做的那十二時花的書簽,精緻小巧,典雅天成。
吳有為在家守孝不知道,外頭他做的書簽已經嶄露頭角,尤其是他的兩位座師,更是將這位未見拜師的弟子誇了又誇,弟子送的禮物更是日日帶在身上,幾個同窗都在翰林院裡當實習生,一個個都是手不釋卷,看書,自然要用到書簽。
偏吳有為的書簽做得好,有人看到了眼饞,想去買,卻沒地方賣!
吳有為雖然人不出門,在外卻早已聲名遠播,都說他雖然年少卻是個愛好風雅的小名士。
在土林之中,也有了一點小名氣。
而孫家那邊也知道了吳孫氏原來辦的那點破事兒,孫鏜的媳婦兒特意叫身邊的老媽子過來,不知道跟吳孫氏說了些什麼,吳孫氏後頭管家的時候,對吳有為這邊的小院子倒是態度好了許多。
走禮之類的東西,也提前備好,再也不克扣敷衍了。
再說過了端午節就是六月了,天氣開始熱了起來,幸好,這是在古代,雖然沒有空調,但是尚且能忍受得了這個熱度。
這一日,來了兩個翰林家的媳婦子,求見二房夫人。
當時吳孫氏正在教大女兒吳倩兒管家理事,一聽說當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找誰?”
“拜訪二房夫人。“管家婆子也十分不解。
“老二家... 她孃家不就是個舉人嗎?”吳孫氏想了半天愣是才想起來自己弟媳婦孃家情況:“而且她孃家是在通州,父..... 都是舉人,在通州書院教學。”
吳老夫人當年愣是挑了許久,又因為吳傍當年在京中名聲太不好了,找不到合適的,京中人家是不行了,只能挑離京城近的通州地界、不知道他實際情況的,這才說了這門親事。
通州那邊的親家往年還好,只是如今知道他們家重孝,且女兒守寡,去年更是連年禮都沒多送什麼,往年還能有個火腿之類的東西,今年光送蘑菇幹了。
說起來,通州及所領四縣均屬順天府。
只不過是順天府大了點兒,他們離得比一般的同州府之間要遠一 一些。
而通州乃是京杭大運河的北端。
“這兩家翰林,跟她孃家什麼關系?”如今英宗在位,翰林清貴了起來,非翰林步入內閣,已經成了時尚定律。
所以,如今翰林學士也十分的矜貴了。
“不太知道,這兩家平時並無來往,來的人卻是當家夫人身邊的心腹管家娘子。“管家婆子道:“她們只求見二房夫人,也沒說為什麼。”
“帶去吧,讓二房的那個誰,好好打聽一下。”吳夫人打發了管家婆子,還在想事情。
吳倩兒剛才一直在旁聽,見母親有些迷茫,便開口道:“是不是二嬸孃家的父兄教匯出來的學生?”
“不可能。”吳夫人搖頭:“你二嬸孃家父兄最多教匯出來的人考中進士,也才得分到翰林院,最多是個庶吉士,還在翰林裡當個學生呢!
二弟妹孃家並非什麼顯赫家族,而且她父兄教導的都是童生,連個秀才都沒教,還是自己的學生科舉用功,名下才中了一些秀才,也有命好的考中了舉人,可是進..... 從未聽說過啊!
就在母女倆猜測的時候,管家婆子回來了,只是臉色很奇怪。
“到底是怎麼回事?”吳孫氏立刻就問她了。
“回夫人,那兩位是兩家翰林學士府的,她們是自家夫人派來的,皆因她們家老爺,回去提起小老爺送給小小姐那份十二時花的書簽子,據說精美異常,十分羨慕,她們夫人想求二房夫人借來一觀。“管家婆子匪夷所思的道:“為此,那兩家還送了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