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他們老兩口,將來真的要指望老三養老了。
只是老三如今尚未成家,又被掐在小老爺的手裡,真真是摧人心肝啊。
“回去吧!”吳有為甩了甩手,這老貨不收拾他,就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管家爬了起來,恭敬地行了一禮,就退了出去,隨後找人吩咐了好多事情,其中就包括一定要對小老爺這裡上心!
再上心!
於是,吳有為的小院子越發的過的舒心。
四月的時候,已經有人種了早春的青菜,市面上也流通了青菜,府裡採買了一些,下人們是吃不到了,主子們倒是能在餐桌上看到綠色,且越來越多,甚至還有蘸醬的小
吳有為讓廚房的人打了雞蛋醬,蘸著小白菜、小蔥兒、香菜、水蘿蔔秧兒等等,捲了薄薄的春餅,好好的吃了一頓。
四月將近,天氣已經熱了,餐桌上的各色青菜越發的多了起來。
五月,端午節將至,吳有為將兩個玉佩與節禮一 一起,讓小小領著人,送了出去。
蘭花玉佩送給了生在春天的陳鑒,桂花玉佩送給了生在秋天的劉宣。
因為知道了教訓,管家給吳有為備的禮物別提多上心了,兩位座師的禮物一樣,都是一對官窯的筆洗,一對狼毫毛筆,一對景泰藍的花瓶,兩匹青色綢緞,四匹天藍色的細布,以及八盒自家做的點心。
而給各位同窗的,則是少了玉佩和官窯的筆洗,各自送了一對狼毫毛筆,一對官窯的花瓶,兩匹玉色的綢緞,四匹寶藍色的細布,四盒自家做的點心。
吳有為又給各位同窗加了自己做的一對鎮紙。
鎮紙上寫著兩句名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此乃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
彼時韓愈雖然有名,但是還不到最有名的時候,他是在明萬歷中期,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拭、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只是他乃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傳世名句不少,唯有這兩句,在後世特別流行,幾乎耳熟能詳。
如今用在這裡,恰恰好。
現在他偶爾閑極無聊的時候,就會動手做一些小玩意兒,不過為了不讓自己落於下乘,他做的東西都是跟書有關系。
因為工匠在這個時代,是不被人尊重的,很多工匠都是賤籍。
禮物送出去,小小又得了不少賞錢,吳旭帶著大山大海也得了不少。
不兩日,又有人給他送了回禮。
幾個同窗不管是進士還是舉人,多給他送了筆墨紙硯,兩位座師送了他一整套的《五經講義》和《四書輯錄》。
吳有為摸著那厚厚的書本,感嘆道:“真是時刻不忘學習啊!”
這些書,他現在還是不看,只看《孝經》一本,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