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被管家的小兒子給收了去,偷了去,現在管家給他還回來了。
其實他早就想到這一茬了,可是他沒說,就看管家怎麼辦了。
本來他都想好了,等到發月錢的時候,管家還不自覺,他就要鬧一鬧了。
月錢是月底發的,眼看著就要到了,他想著,初一十五去請安,好好說道說道。
沒想到管家倒是積極,這還有三天才發月錢,他就親自登門了。
“裡面一共是多少?”吳有為不去接,他就讓管家保持著“我捧錢給你”的姿勢回話。
“一千兩的銀票,十兩的銀錠子十個,五兩的銀錠子十個,一兩的銀錠子十個,還有一百兩的散碎銀兩,四百個銅板。”管家額頭滴汗的報數。
沒想到小老爺這麼精明,竟然不接錢匣子,反而問他多少錢。
他知道給的少,可這是他家裡能拿出來的所有錢了,老婆子要不是心疼小兒子和大孫女兒,根本不會拿出來這筆錢。
這可是家裡三分之一的家當了。
吳有為在心裡默默地算了一下,一千三百兩,還不太夠啊!
按照吳有為的估算,起碼三千兩,不過原主的記憶裡對錢不太明確,他也無法提供實質的證據,只能估算。
“就這些?”吳有為有點生氣。
“小老爺啊!”管家當時就跪下了:“家裡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錢了。”
其實家裡還有一些,但是他跟老婆子還得養老呢,總不能全拿出來吧?
“再拿一千兩的銀票。”吳有為伸出一根手指頭:“我就坐在這裡等著,如果見不到銀票,我就把你小兒子賣去黑煤窯子。”
管家驚呆了!
“我只給你一個時辰的時間,現在開始計時。”吳有為把玩著桌子上的鎮紙,那是一個黑梓木浮雕梅花的鎮紙。
原主有一套,分別是梅蘭菊竹,文人墨客稱之為四君子。
現在是冬天,用的是梅花鎮紙,春天用的就是蘭花,夏天是竹子,秋天是菊花。
小小恰好端了兩碟點心進來,一碟乳餅,一碟不落夾。
管家倏地爬起來,嚇了小小一跳,就看管家發瘋了一樣的往外跑。
吳有為趁著小小失神的時候,慢條斯理的將管家帶來的東西一轉手就收進了空間裡。
“管家這是怎麼了?”小小將點心放到了旁邊的茶幾上,抱怨道:“這也太失禮了。”
“他著急回去給你小老爺我拿錢。”吳有為拿了一個不落夾問:“這是什麼?”
“艾窩窩。”小小介紹到:“聽說宮裡叫‘不落夾’,是回人的做法,可好吃了。”
吳有為看了看,這不就是後世的艾窩窩麼?
只不過做法比後世還是有所差距的,起碼這個頭上就很大。
原來在明朝宮廷之中叫不落夾。
小小特意給他說了艾窩窩的來歷,據說是與皇宮有關系!
後世的故宮即“紫禁城”,俗稱“皇宮”)內的“儲秀宮”還有著密切的聯系。
據廚房的廚娘傳的,有一位在“皇宮”紫禁城裡當過太監的人說,皇宮裡的“儲秀宮”居住著的皇後和妃子,她們天天吃山珍海味,感到有些膩了。
有一天,在“儲秀宮”做飯的一個回族廚師,從家裡帶了些經常食用的清真食品“艾窩窩”,正在廚房裡吃的時候,被一位宮女看見了。
她一嘗很好吃,就給皇後帶了點,皇後一嘗,亦感到非常好吃,就當即讓這位回族廚師為居住在“儲秀宮”的皇後和妃子們做“艾窩窩”吃。
特別是皇後很喜歡吃艾窩窩,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而且還格外大加贊賞,說廚師做的“艾窩窩”不僅“色雪白”好看,而且吃起來,其“味香甜”。
此後艾窩窩就由“皇宮”紫禁城傳了出來,一下子變得身價百倍,名震京城,成為京城有名的一款清真風味小吃,並被美譽為“禦艾窩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