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個月匆匆而逝,關於那張氏和趙家的糾纏不斷傳來。
據說那張氏被趙家人趕回孃家的第二日就暈倒了,老子孃親尋來村裡的行腳大夫,那老大夫行醫問診多年,醫術自然不錯,一摸張氏脈門斷定張氏乃喜脈,這下張家不幹了,張家閨女你可以休了,沒道理趙家的種張家養吧?
張氏的爹爹和哥哥們帶著隔壁村的漢子們鬧到了龍飛村,非要趙家給個說法。
可趙家大門緊閉,趙老爺子不準趙家任何人管這事,就張氏的樣子,生下的孩子又能有什麼好?再說老三十年牢獄之災,這孩子生下來誰養?
族長老爺子被張家人擾的不厭其煩,耐著性子找上門和趙老爺子一番深談,趙老爺子只得承諾,把張氏接回來,以觀後效,若是張氏再有失德之處,趙家絕不留任何餘地。
至此,張氏又回了龍飛村,只是被扔在小屋裡自生自滅,老趙家連表面敷衍都懶得。
這些閒話如意陸陸續續從村裡做夥計的眾人口中聽聞,笑笑便過了。
這些日子如意趁了空檔在砍伐過樹木的荒地上蓋上雞圈,買回了三百隻半大的雞崽,放養在荒地裡。
有這荒地,這些雞崽都不用費什麼心思,等入了秋買些菜種子撒下去長出青菜來就是它們冬天的口糧。
等入了冬,公雞都可以捉去賣了,母雞留著生蛋,來年可以鳧很多隻小雞,以後雞生蛋蛋生雞,如意幾乎能想象出自己雞場的模樣。這個時代物質如此貧乏,如意不擔心雞蛋賣不出去。
只是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意難免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就這兩百隻雞每日裡的喂水餵食都得一個成年人忙碌一天。
四嬸楊氏自請去餵雞,如意如何都不同意,雞圈在龍飛山腳下,晚上也要看顧,她怎麼能讓楊氏去做這事呢?
如意兀自搖頭,她雖然知道這些日子曾氏來了村裡,難免會衝著楊氏擺臉色,但是這也是一時的,等過一陣子曾氏回了府城,一切就好了。
見如意不同意,楊氏臉上暗淡無光,垂著頭出了門。
晚間,玉四叔親自前來尋瞭如意,表示了和四嬸楊氏同樣的意思。
如意無法,只得點頭同意,思量著等曾氏一走就找人替楊氏,讓楊氏回來。
這些日子,玉米都紛紛出了懷,如意惦記著掰兩隻回來嚐嚐鮮。
第二日,如意起了個大早,帶著興奮的大寶小寶如彥三人去掰玉米,兄妹四人在玉米地裡穿梭,尋那最壯實又軟硬適中的玉米,最好一掐就能掐出水來,這樣的玉米又鮮又嫩,口感最好。
如意尋了一個塊頭大的,循著葉子撕開一條口子,被玉米葉子遮蓋的一排排整整齊齊白生生的玉米粒就露出來了。
瞧著喜人不已,如意掐了一粒,嬌嫩的玉米皮沿著指甲破裂,一股玉米漿迎面而來。
如意滿意極了,這玉米白白嫩嫩,鮮嫩多汁,如意早就饞上了,這些日子也是天天盼著好好吃幾頓玉米大餐呢!
連帶著如彥兄弟三人對如意口裡的玉米都充滿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