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行了三日,終於在第四日的午後停在了一個硃紅色的大門口。
一家子在一個鎮上點了一桌好菜,先簡簡單單過了個年,回家再說。
如意跳下車扶著劉氏下車,趙氏等人也被拉扯著下了馬車。
如意將將站穩,一個身穿淺棗色短襖的婦人急急扶著婢子的手出了門。
玉自林正指使僕役搬動行禮,眼瞅著婦人出門忙迎了過去,指著玉老爹說著什麼。
婦人一眼瞅到玉老爹的模樣,呆呆愣愣的看著,眼淚止不住的掉。
瞅著近旁的一應丫鬟婢子,忙止住了眼淚,用帕子壓了壓眼角。
如意一行被迎進了大門,宅子佔地極廣,一行將將行了一刻鐘這才進了主院。
幾個孩子極其乖巧,雖然對眼前精緻的庭院好奇不已,但是想到之前如意的教導,紛紛收起好奇心,低眉斂目跟在玉老爹身後。
越往前走劉氏越心慌,手腳不知道往何處擺放。
只得故作了鎮定,捏緊袖子裡的手心,微微的汗漬潤溼了手掌。
亭臺樓閣,假山池塘,如意暗地裡打量,看來玉家比她想象中的富有。
那婦人是玉自林的髮妻曾氏,早早得了老爺的信在家裡日日盼著,若不是眼看過年,府裡一應事情都需要她打理,半點偷不了懶,她都跟著車隊一塊兒去迎兒子回家。
唯一的兒子能得了祖宗保佑尋了回來,曾氏心裡的喜悅激動自然難以言喻。
玉家大伯玉自森髮妻逝去多年,至今未娶正妻,身邊僅有幾個妾室上不得檯面。
玉家內宅一應事情多年來都是曾氏打理,作為這個家裡的當家夫人,曾氏八面玲瓏,善於交際,將府裡的一應事務打理的僅僅有條,即使幾個侄子成親娶媳婦兒,也沒能奪了曾氏的管家大權!
即使多年膝下無子,作為陪著玉家興衰的曾氏,玉自森作為一家之主也未曾虧待。
玉家大房玉自森和老二玉自林膝下無子截然相反。妻妾成群,孩子更是不少,腳下三個嫡子一個庶子,四個孩子都已經娶妻生子,另外五個女兒也早已出了門子。
曾氏早已得了玉自林的信,知道自己兒子有好幾個孩子,此刻見了幾個瓷娃娃般的孩子,心裡彷彿吃了蜜。
玉家二房子嗣稀少,自然式微,難得大伯這些年不偏不倚,公正持家,對待二房這一脈照顧有加,如今有了這麼些個孫兒輩,曾氏笑的合不攏嘴。
她做夢都夢不到的好事,她如何能不開心!
玉家大房一脈獨大,二房卻子嗣困難,她如何不著急?
壓下情緒,曾氏譴了幾個婆子媳婦子前來領著眾人先行洗漱休息,晚間再去主院吃團圓飯。
兒孫們奔波多日,辛苦得緊,她自然理解。
既然兒孫們都回了家,以後有的是時間敘話,她不著急。
眼巴巴看著兒孫們跟著僕婦們走了,曾氏這才又靜下來抹了抹眼角。
一旁的聽荷姑娘忙細細勸了起來,生怕曾氏哭壞了身子。
院子曾氏早就安排好了,如意作為唯一的姑娘,住的院子叫聽雨軒。
這名字聽著頗雅緻,如意倒也滿意。
大寶和如彥一塊兒住吟雪閣,小寶以及如願如錦和劉氏玉老爹住錦繡軒。
幾個婦人領著如意一家子去各自的院子。
前來帶如意的婦人圓盤臉,大鼻頭,高額頭,一張覆船嘴,這婦人的面相和美字八竿子的關係都打不著,但細瞧之下便知此人能說會道的嘴皮子功夫定然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