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初,誰在傳道?
混沌未開,天地何在?
一片空濛蒙的未知界域,靜謐清冷,目光所及,霧氣氤氳。
翻騰滾動的霧氣中,一個人的臉孔逐漸清晰,白髮蒼松,眼中蘊含日月,遙望中,似乎有所感。
他是道銘。成道在儒道為立之際,以平天下為己任,手中沾染不知多少神佛的鮮血。
以春秋筆法,將人道興盛之時的諸神,溶於人間傳說故事之中。令神佛不再神聖。
當神死去神性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隕落。
也是他,判定佛為亂世妖魔,一己之力令這個異族之道統百萬年不得鼎立玄黃,直到徹底內化為人族道統,才在萬年前艱難成立。
還是他,在東荒欲立萬世所沒有的人人平等的世界,卻不想為人所趁,以至於學脈倒退。
學脈是儒生立世的根基,從修煉之初,他們便要理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麼。
然後再用餘生去驗證自己的道理。
只是天之大,莫過於理。
而理之大,浩然沒有邊際,自立道統以來,可以和道銘聖人相提並論的也就只有應天書院的那位聖人。
轟!
聲如洪鐘,可震九天,便見一道氣機落下,化為了身高八尺的青年。
來人的形象存於宗廟之中,也曾受萬人敬仰,應天聖人。
“已經晚了。這一擊來的太狠,準備的也太過充裕。我之前以為對方的目的在大藏,卻沒想到早在無盡歲月之前,他就已經瞄準了我。
只可惜,世事無常,而我道銘,也未曾有往日的心氣。心之氣,一瀉千里,若大堤崩潰,再也不可阻攔!”
來者聞言沉默不語,眼中閃過一抹悲色。
“儒道一脈從此便交到你手上,我懷疑他還有更深的陰謀,我敗了這一記,這一次的萬年大劫,儒道便退避三舍,當他一脈大興。
只是名不正言不順,當時玄天曾言,此人狼子野心,可惜我不曾相信。如今才知道,玄天還是玄天,道家之掌教名不虛傳。
就靜待他滅亡吧,這天地終究有迴圈。沒有誰能逃過。”
“是。”青年望著老者道。
道銘突然哈哈一笑,“我這一次實驗雖然以道消身死為代價,但也不是沒有收穫。我看到之後的世界還要歸還給皇朝,而那時的皇朝,將不再是豪門立身不倒,寒門不可高攀。
當有一制度可為天下人,成進身之階梯。”
咚!
界域動盪,天地迴響,那是大敵吹響的號角,對方不會給他任何機會。
道銘早知自己無法倖免,此刻並未有多少悲傷。
活無盡歲月,對於他來說,早已看過太多太多,若不是受了蠱惑,只怕還會活下去。“也好,也好,這天地也太過寂寞,也好。”
“你走吧。儒道終究還要你去守護,這天地還是青睞儒道的。我也好和‘好友’論道一二。”道銘再道。
應天聖人的出現,是多年前留下的一抹印記,他恭敬道,“恭送師尊。”
這一刻他不是儒道上站在理之極致的大能,而是那個朝夕不變,夙夜修行的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