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正本來陪著姜尚來參加瓊華宴,卻聽到了姜尚對這些進士的勸誡之言,心中頗為認同,所以端起酒杯,對姜尚敬酒。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此言朕每每讀之,都覺得有所感悟。
這就是朕為何要重用法家的緣故。
儒家講仁義,推崇人治。
而人治,歸根究底就落在官吏的賢明與否上。
譬如盜一文銅錢,很多人不以為然,因為太少了,少到連一個燒餅都買不了。
這位竊者遇到儒家官吏,若是偏於仁厚的,可能當即赦免其盜罪,然後還會詳細瞭解對方為何為盜,幫助解決對方困難;遇到憎惡盜竊的,則可能被判重刑。
這就是儒家之治,看的是人治,人不同,標準不同,在萬民眼中,就容易有失公允。
而法家則不同,譬如當今之法已定,盜一千文及以下者,需賠被盜者損失,並關押十五天,處以十五天勞教之懲;
盜千文以上,萬文以下者,賠損,監一年;
盜萬文以上又有一個量刑標準,故而有法可依,則民畏罰而不為盜,可肅一朝之風氣。”
姜尚與高子正的對話,並未避開這四百進士。
對這些進士而言,他們也算知道了當今陛下的行事風格與部分主張。
“但量刑之重,身服心不服,欲改風氣,還需以人治為根本。
儒為根,法為用,難道不比陛下重法強”
高子正身為儒家大佬,又是從龍功臣,涉及到這些理念時,對姜尚沒有絲毫客氣,毫不畏懼地與之相爭。
“法為本,儒為道,墨為工,道為術,兵為護,百家以為用,此朕之治政之道。
以法約束萬民,以儒教導萬民,以墨創造利民之工具,以道家方便萬民,以兵家護民護國護道,以百家服務萬民。
這與高愛卿的儒本法用比起來,難道不好麼
高愛卿一味推崇以儒為根本,失之公心了啊”
姜尚故意這般說,就是想在這些新的四百進士中,留下自己的理念。
這些進士聽到他的這番話後,為了升官也好,為了其他也罷,終究會不斷深研下去。
“臣失言”
高子正搖頭,有些心灰意冷地說道。
看來大昊一朝,儒家想要獲得大乾那等天下第一家的地位,是痴心妄想了
今後百家並起,也不知天下何去何從。
借高子正做筏,姜尚將自己的為政理念灌輸給了四百進士,也達到了他這次設瓊華宴的目的。
之後姜尚敬了這四百進士一杯酒後,就從瓊華宴離開,把宴會的主角地位重新還給了四百進士。
這四百進士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姜尚留在瓊華宴上,他們怎能喝得盡興。
有這瓊華宴上的一席話,相信朝中格局又會出現變化。
第二日,姜尚破例又在無極殿接見了這四百進士。
這次接見,是給這四百進士賜官。
那一百武進士帶著各自的委任書前往相應的崗位,有些出任邊軍營正,有些出任縣尉。
而那三百進士,則依據名次不同,分別下放到地方為吏、為官,讓他們積累做事的經驗。
唯有取得前十的,才留在京都,在六部衙門行走。
而後,凡大昊科舉,皆以此為陳例。
喜歡諸天封神錄請大家收藏:()諸天封神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