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閣老,豈可因私而廢公耶?”
又一朝臣站了出來,對著高子正厲聲斥責。
“陛下,臣不為方家求情,他們既然犯了族誅之罪,自當承擔罪責。
臣只為宮門外的那些無辜士子求情,他們只不過不知箇中詳情,憑心中一口正氣而行事罷了。
若陛下苛責於他們,臣恐我朝日後再無仗義執言之人!
請陛下為天下教化計,寬恕他們的言行。
臣願出面,勸他們離開!”
高子正沒有理會聞仲他們,躬身對著姜尚說道。
若是與聞仲他們爭辯,來來去去之下,最終的結果哪怕是輕拿輕放,依然會對儒家的地位造成衝擊,讓他們更近一步沉淪。
如果儒家不與當官聯絡在一起,天下學儒的不會有那麼多。
如同這大昊王朝一般,道宮體系一立,道家相當於在官場獨闢了一條道路。
以往那些想長生又放不下榮華富貴的,在道宮體系內就看到了機會。
因此道宮建立後,招攬弟子變得十分容易。
從而一改當初被儒家壓迫到出世的局面,重新成為顯學。
而法家也一樣。
在儒家大勢面前,以前的法家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層儒皮,以儒為表,以法為骨。
但畢竟套了儒皮,所以當時的法儒一脈面對尊尊親親之時,自然違心地選了儒家的觀點。
而當今提倡的是百家爭鳴,而非一家獨大。
所以儒家再也沒辦法把持朝官選拔。
因此,當初融入儒家的諸子百家,只要現在還有傳承的,都趁此機會重新獨立出來。
而隨著諸子百家獨立,也進一步削弱了儒家的根基。
現在儒家聲勢大不如前,要是再惡了姜尚,高子正擔心一道聖旨下來,禁止儒家弟子參與科舉選拔,那儒家就真的完了!
“士子可不好勸,高愛卿就不擔心吃力不討好?”
姜尚對著高子正問道。
在姜尚的年代,儒家早就落寞了。
而他當初翻遍史書,自然也知道儒家利弊。
因此他建立大昊以後,暗中扶持了道家一把,將儒家的神聖地位打下了神壇。
這步動作做完後,自有推波助瀾的人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