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茹之瞭解了一下藍星的造夢,都是識語者用念能完成的,而且不是每個識語者都有能力。造夢手法也是手工的,沒有機械參與。
潛意識機是機械的,但裡面的礦石全是天然的。
林茹之想要一個人就完成造夢的工業化,顯然很難,所以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實現人造種子的量產。
“等人造種子量產了,可以降低潛意識機器的成本,到時候如果能和夢工廠合作,那也不失為一條生財之道。”就這麼決定了,林茹之立刻開始重現擬態轉化的條件,爭取透過物理的方式製造種子。
“種子的外殼可以製造出來,但缺少念能。”製造外殼很簡單,只要符合溫度、壓強等條件,就可以生產,這點機器可以滿足,不過機器無法產生念能,這是量產種子的一個難關。
“念能啊,能不能直接透過物質或者識的轉化獲得?”林茹之既然提出了‘唯識理論’,認為識是萬物的基礎,並且認為念能、物質都是識的體現,那麼就應該有辦法進行轉化。
“如果真的能開發出來,我也算是開宗立派了吧。”雖然還沒有成功,但不妨礙林茹之先開香檳慶祝。
但識、念能、物質之間的轉化,造夢師都很難做到,更不要說用機器了。
林茹之想起了念脈,念脈是識通道,是將第七識約束起來的法寶。既然識可以被約束起來,那完全可以製造一種類似念脈的東西。只是要比念脈更加複雜,要讓第七識成為生產工具。
接下來又是各種實驗。
在這個時間段裡,兩部《白衣故事》終於拍攝完畢。
林茹之去看了內部放映,感覺很不錯,妃依依的美麗都體現出來了,故事的核心也得到了展示。
白衣人在法律和正義之間搖擺,應該是遵守法律按部就班,還是應該在必要的時候跳出條條框框保護百姓?
兩邊都有支持者,也都有反對者。
有討論,才有票房。
“女版我們可以放在流媒體上,男版可以上院線。”
林茹之倒是希望兩版本都上院線,不過形勢比人強,還沒有到全世界都要圍繞她轉動的地步,所以說道:“就這麼定了。”
電影上映,好評如潮。
討論也很激烈,白衣人到底是法律的扞衛者,還是應該跳出法律保護百姓,好像都有道理。
“保護了法律的權威,就無法及時保護百姓。及時保護了百姓,就無法確保權威,真的是難以兩全。”
“當然是法律權威重要,如果都找藉口不遵守法律,那法律還有什麼意義?”
“法律的意義就是保護百姓,如果不能保護百姓,意義何在?”
“百姓裡也有壞人,只有法條權威存在,才能更好地保護百姓裡的好人。”
“好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法律可救不了好人,只有跳出法律的人才能拯救他們。”
雙方吵得不可開交,票房也是節節攀升。
女版的《白衣故事》也是大受好評,觀看人數也不少。女版比男版少了很多動作戲,多了更多的討論,更加硬核。
其實雙方都有道理,所以兩種觀點才會一直存在,就是因為兩種觀點都有應用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需要保護法律的權威,也需要突破條條框框,矛盾又統一。有了這麼多的票房,都想拍攝第二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