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王釋放了大爆炸,只是為了脫身,他成功了,可惜從天空墜落的樣子很是狼狽,完全沒
了之前的淡然自若。
神跌落了凡塵。
“你們看!”神下來了,但還有人在天上。
烏雲散開,陽光為梯,兩個女人像是打敗舊神的新神,緩緩降低高度。
大家只見到神王眼神凝重地看著天空的敵人,和之前不把一切放在眼中的男人完全不同。此時神王已經不是那種置身事外的神靈了,只是一個普通得被逼到絕路的失敗者。
如此兇猛的攻擊都沒有殺死對方麼?那到底是什麼怪物?神王還想再戰,但已經沒有了勝利的信心,現在想的全是如何才能自保。
一切是如此詭異,‘神王無敵’的吶喊還縈繞在大海之上,但打臉來得太快,神王現在的樣子距離無敵的差距有點遠。
顯然神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
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神王已經失去了從容。
是她?陸雪看到林茹之踩著陽光而下,不敢想象是少女將囂張跋扈的神王逼迫到了絕境之中。此時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神王失敗之後,果然又會冒出一個更加殘暴的敵人。
說到底不是敵人越來越多,而是九龍時代越來越弱,挑戰者自然越來越多。神王只是一個開始,他的出現只是證明九龍時代已經是明日黃花,接下來會有更多人提出不同的思想,思考九龍時代結束之後,應該怎麼辦。
就和周天子衰敗,周朝禮崩樂壞一樣。儒家第一個提出了周禮衰敗的現實,並且給出瞭解決辦法,那就是克己復禮,剋制自己,恢復周禮。在孔子看來,周禮就是天下最好的制度,大家都應該支援周禮。
當然孔子最後成為了喪家之犬,因為已經禮崩樂壞,要恢復周禮根本不可能。
但儒家提出了問題,並且認定周禮是最好的。那麼之後的諸子百家都繞不開儒家,支援周禮的人,肯定得宣傳儒家;反對周禮的人,肯定得反對儒家。
春秋末期,墨家提出了兼愛,反對周禮,提出非儒。非儒,就是專門批判儒家。
到了戰國,基本預設周禮已經完蛋,連儒家也維護不了。儒家不再維護周禮,孟子提出‘以有道伐無道’,荀子提出建立新禮取代周禮。
法家更是直接用法代替禮,完全不考慮禮制了。
一個制度的毀滅,就伴隨著更多制度的討論和實踐,一直到新的秩序被大家廣泛接受,就代表新的時代開始了。
九龍時代也在面對禮崩樂壞,有陸雪這樣的維護者,也有神王這樣的挑戰者。
而挑戰者的出現,只會讓人更確定九龍時代的衰落。
周禮衰弱之後,是‘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儒家是維護周禮的,當時的人不會選。朱楊和墨家是反對周禮的,那大家肯定會選,那麼為什麼後來朱楊和墨家衰落了?因為他們的理論雖然很好,但無法實踐。
朱楊是‘雖利天下,一毛不拔’,理念很不錯,可是人生在世,人和人之間充滿了物質交換、利益交換,根本做不到一毛不拔,獨善其身。
墨家是‘兼相愛交相利’,兼愛非攻,理念也很不錯,可是墨子無法讓所有人都做到兼愛,只能讓鬼神監督,但鬼神是不存在的,所以最後墨家內部只能用各種法規強制讓大家兼愛,結果也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