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入星辰大海,就需要跨越無數光年的距離,這就需要速度才行。
科幻片裡會有各種各樣的想象,雖然地球人從來沒有離開過太陽系,但不影響他們想象。
林茹之受到科幻的影響也希望去星辰大海,當然了她也想修仙逍遙,要是兩者都能做到就好了,反正是做夢不如把夢做大一點。
“星辰大海,神仙逍遙,要是都能完成就好了。”她是非常貪婪,需求非常巨大,真的是什麼都想要。
夢境不知道能不能滿足,夢境中能製造的東西,在現實裡也能出現。“如果我能在夢境中成為仙人,同時征服宇宙,豈不是美滋滋?”
“仙人好像也能超光速。”林茹之腦子裡全是不可思議的想法。
文明的歷史就是交通工具的歷史,人類探索的領域越來越大,需要的交通工具也就要越先進。
林茹之心想當年大禹治水的功績雖然偉大,可大禹開創朝貢的功績也不小,他在治水的時候遇到水就用船,遇到沼澤就用橇,遇到山就用扁擔,遇到平原就用車子,一路上用不同的方法前進,溝通了不同的部落,讓不同的部落可以進行貿易,這樣他才能開創夏朝。
如果沒有交通工具,那大禹也就是一個部落領袖,而無法成為幾個部落的共主,無法構建貿易,自然也就無法開拓文明。
之後人類從馬車,發展到帆船,發展到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速度更快,效率更高,開拓的領域越大。
進入宇宙,這可是一個連光速都嫌慢的廣袤空間,必須超光速才行。
如何才能超光速?地球人做了很多的假設。
最簡單的肯定是光速引擎了,一個可以不斷釋放能量,不斷加速的技術。一般用反物質作為能量,反物質可以百分之一百地進行質能轉換。當然哪怕是反物質技術,想要長時間的飛行,也需要不斷產生反物質,所以科學家認為可以利用宇宙中隨處可見的氫原子作為反物質的原材料,吸收氫原子進行核聚變,生產反物質,再用反物質進行反應,不斷推動飛船,一直維持光速。
這算是比較科學的,至於蟲洞引擎、曲率引擎這種東西真的只能想想。
“如果是修仙的話,仙人可以活無數的歲月,可以慢慢在宇宙中旅行。”林茹之想到:“仙人還可以利用法寶旅行,可以在不同的星球之間穿梭。”
仙人就不要講什麼科學了,反正就是可以利用天道,利用法寶直接星際旅行。
“好像也差不多,科學是利用物理規律,仙人是利用天道法則,好像都一個意思。”林茹之想了一下,好像也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估計是仙人用肉身進行法則的控制,而科學利用機器來完成規律的重現。
“從夢境的呈現來看,應該還是機械比較容易實現。如果是修仙的話,我就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了。”林茹之也看過很多修仙小說,知道修仙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氣’。
世界是由氣按照天道規則組成的,仙人修煉就是利用氣來提升自己的力量。
而科學的話,認為世界是用基本粒子組成的,利用基本粒子的規則就能產生能量。而基本粒子又是由‘弦’構成的。
“好像也差不多,一個是弦,一個是氣。”“所以根本上還是要了解世界的本質構成,只有認識了構成,才能掌握力量。那麼異世界又是由什麼形成的?”
對世界本質的研究,才能讓人隨心所欲地透過改變世界的結構來獲得力量。
修仙世界一般認為是‘氣化形,形化質’,氣變成形態,形態再變成質量。世界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奇特?就是因為氣有不同的形態,不同形態獲得質量之後就是這個世界。至於氣從何處來?當然是從無中來:無中生氣,氣化形,形化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