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方濟有滿肚子牢騷,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善解人意的美少女,是不吐不快,對齊國朝堂上的各種弊端侃侃而談,對哪個官員養小三,哪個官員有貪汙,是門清,可惜當他把這些內容告訴皇帝之後,皇帝根本無動於衷。
林茹之心想皇帝也動不了他們,就算證據確鑿又能如何?拿下他們,皇帝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讓齊國陷入內亂。甚至皇帝都可能會變成昏君,被大臣懟得失去名聲。
皇帝就一張嘴,而百官有一百張嘴,那麼外面的百姓是信皇帝的,還是信百官的?
百官說皇帝是明君,那他就是明君。百官說他是昏君,那他就是昏君。當然皇帝要是有實力,也不顧名聲,大殺四方也可以,但問題是齊國皇帝顯然沒實力。大殺四方也是需要實力和魄力的,一個不甚,就是皇帝嗝屁了。
再說了,更有可能,皇帝和貪官本來就是分贓的,讓齊方濟做言官也只是為了堵住大家的嘴,只是為了掩飾。如果齊方濟踏過了警戒線,那就是皇帝和百官一起做局,那他落得妻離子散的下場完全是再正常不過的。
不過聽齊方濟說的那些事情,林茹之也是血壓升高,真是豬狗不如,強佔美女、強買強賣、強徵暴斂、賣官鬻爵……
正經事是一件也不做,全在斂財,看中誰家的傳家寶,就要低價買,如果不賣,就羅織罪名,直接下獄,豪取搶奪。
不止是包括傳家寶,還包括良田、產業,甚至是家眷。總之這些百官做的事情聽得人腦仁疼,可惜就算有證據,皇帝也不會動。
所以林茹之可以確定,皇帝和百官肯定是分贓的,皇帝三層,百官七層。也只有齊方濟才會傻乎乎地認為皇帝就一定是明君,那隻能說皇帝沒有動百官的利益,所以百官才會宣傳他是個明君。
在林茹之看來,一般而言,皇帝和百官的利益是相反的,所以一個皇帝需要和百官進行鬥爭,名氣一般不會好。但如果皇帝名氣很好,那就說明他和百官蛇鼠一窩。
在這個時代,一般有三種輿論,皇帝、豪強、百姓,豪強的輿論最強,因為大部分的資源都掌握在他們手裡,他們有錢有勢,又掌握審美,話語權非常強大。
百姓的話語權很多時候也被豪強給代替了。而皇帝的話語權,雖然是皇帝,但皇帝畢竟只有一張嘴,說不過豪強。
不過這種事情,林茹之不準備多說什麼,因為說了也解決不了。和這老頭子說了,對方肯定更來勁。看得出對方根本不服氣,顯然還是想要回到廟堂,和貪官汙吏大罵三百回合。可惜罵了也解決不了。想要解決齊國的問題,只有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
老頭看林茹之不發表意見,覺得無趣。他還覺得和林茹之這樣的美少女聊聊,對方肯定會讚許自己的做法,崇拜自己的品格,沒想到對方無動於衷。
顯然齊方濟在齊國混官場的,人品也沒清白無暇,也是經常去和小姑娘勾勾搭搭,用自己的身份獲取她們的崇拜,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可惜林茹之可不是一般小姑娘,她對齊方濟完全不崇拜,反而覺得對方的方式方法有待提高。
齊方濟很無趣,突然感覺酒也不香了,就去和孩子說話去了。
“沒想到齊國內部已經這樣了,確實是只要有些異動就能引發爆炸。”林茹之知道這種時候不能用外力刺激,必須引爆齊國內部才行。
外力反而可能讓齊國團結起來。
“在齊國宣傳資本主義,應該會順利吧,畢竟有那麼多有錢商人和地主,他們肯定都想幹掉皇帝。”
有皇帝,他們得三七分,沒皇帝,搞個議會,十層都是地主豪強的。大不了就是豪強之間爭來搶去罷了,但多出了三層足夠他們搶很久。
到時候舊貴族就要改頭換面,要是動作慢一點,也會被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