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山希望林茹之能感覺不同攻擊的差異,利用小朋友玩遊戲的熱情不斷偷襲她,攻擊威力很小,但攻擊的材料可謂是五花八門。
差異肯定會有,但林茹之也沒發現有什麼規律。她作為一個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知道攻擊就是能量的轉移和轉化,就好像一把錘子打中敵人,就是錘子的動能轉移到了身體裡,變為破壞對方身體的內能。
動能就和質量和速度有關係,不管是石頭還是木頭,應該都是這樣的。
但一段時間的訓練下來,她發現似乎有不同,但這個不同又很模糊。不懂,林茹之陷入了迷茫,顯然異世界的領悟思路和地球不一樣。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林茹之心想會不會和阿賴耶識有關係?萬物在阿賴耶識中是什麼樣子的?是一樣的,還是各有千秋?
很是苦惱,有差異,但這些差異到底是什麼?是自己的感覺,還是念能不同,亦或是就是阿賴耶識的本質差別?
林茹之覺得自己有必要去問問老師了。有感覺,但只有一點點。
姚遠山聽了林茹之的問題,直接說道:“繼續訓練。”
好吧,顯然這需要林茹之自己去把握,從小朋友們的重複攻擊中總結經驗。到底有什麼不同,又如何運用這些不同來提升防禦力。
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比之前捱打還要難受。
之前挨毒打,是為了啟用念能的防禦機制。這次捱打,是為了察覺不同攻擊的不同。顯然還是得從念能出發,林茹之認為最終經驗的總結還是得有異世界的特色,才能領悟出這抽象的不同到底是什麼。
現在的感覺就好像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偏偏就是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
她也問過警幻仙子,但她對靜之流派的訓練也不是很清楚,畢竟太冷門了。只能自己想辦法了,林茹之開始看書,從書巢裡尋找關於四大流派戰技的書來看。
不過關於靜之流派的內容很少,因為大家都只把它當做輔助技能,沒有幾個人會專門修煉靜之流派。連九龍學院裡也沒有專門捱打的課,只有三大流派的課程,靜之流派完全就是捎帶一提,不會專門捱打學習。
正如姚遠山所言,四大流派中,靜之流派的標準最為模糊,很難確定是不是掌握了,也不好確定掌握的標準。另外三個流派標準明確,考試出題也簡單。
看了很多的書,林茹之都沒有找到一個系統的靜之流派的修煉方法,她都傻眼了,感覺靜之流派就好像是後孃養的,待遇差太多了。這麼一個流派,難道就沒有人總結過麼?
“你在找靜之流派的內容?”師伯母發現林茹之最近衣服總是髒兮兮的,而且還經常到找書看,知道她是在訓練。
“是啊,可是都是邊角料,完全不成體系。”
“確實沒什麼體系,靜之流派基本都是隨著其他流派的提升而提升的,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一種輔助的自保手段,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師伯母說道:“你肯定得失望了,就算是書巢也找不到一本系統傳授靜之流派的書籍。”
服了,林茹之很是無奈。看來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要糾纏她很久了,長久的時間裡她都要被這種蒙圈的感覺包圍。
“姚老師不愧是頂尖謎語人。不但對老院長的秘密守口如瓶,連傳授武藝都這麼惜字如金。”只能繼續絞盡腦汁去思考,去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