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府對於林茹之的響亮口號,並沒有什麼響應。韓府上下的反應很冷淡,也不出意料,她就是個小丫頭,突然讓大家拿錢出來開辦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作坊,沒人支援很正常。
如果再過十年,等林茹之二十歲,他們的態度肯定會不同,到時候他們肯定會來支援。
可惜如果再過十年,林茹之翅膀硬了,天高任鳥飛,會不會再來照顧韓府就是兩說了。
現在支援林茹之都是雪中送炭,二十年後再支援她,只能算錦上添花。
“林姑娘,有空麼,我是韓老四家的內人。”
林茹之一聽來客,就知道這是給芍藥介紹女紅生意的張媽媽,這位也是韓府的風雲人物,院子裡的丫鬟都認識她,負責修修補補的工匠也經常提起她。
“請張媽媽進來吧。”林茹之心想這種人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說不定會帶來轉機。
張媽媽是來談專案的,她想了解一下那個什麼腳踏車生產廠。她一直聽說林姑娘是什麼長夢女孩,好像很厲害的樣子,說不定能有錢賺。
不得不說利益真的是驅動大家行動的最好動力,在大家都沒反應的時候,張媽媽卻願意瞭解一番,思考一下。
“這就是腳踏車。”林茹之的院子裡就停著一輛腳踏車,就是由她組裝出來的第一輛車子。
張媽媽說道:“所以腳踏車廠就是生產這東西的?我聽說要請造夢師和取夢師啊。這造夢師還算好請,取夢師怕是請不到啊。”
取夢師的數量比造夢師少,光看九龍學院九大院,取夢師只佔兩個就知道,取夢師和造夢師的比例完全是失衡的。
所以造夢師做夢都想請一個獨屬於自己的取夢師,奈何取夢師這個職業太吃香了,他們可不會與尋常的造夢師合作。
張媽媽確實精明,在林茹之宣傳腳踏車工廠的時候,就打聽了腳踏車需要造夢師和取夢師,說不好聽的,造夢師滿大街都是,但取夢師可不好找。
“若工廠建立,取夢師由韓府邀請。”林茹之說道,取夢師屬於高薪職業。對張媽媽而言很難,但對韓府而言卻並不是難事,只要給錢,還是能吸引取夢師的。
“不知道得需要多少錢。”張媽媽問道。
“初次辦廠,三千兩白銀作為啟動資金就夠了。”林茹之已經仔細算過了,三千兩能把工廠開起來,並且先生產一百輛腳踏車,車子賣掉能回流一千兩,其中八百兩購買原材料和工資,兩百兩就是利潤。
也就是說每成產一百輛車子可以賺兩百兩,如果每個月都賣一百輛,那一年多的時間就能回本了。
“聽起來倒是不錯,可這東西真的有人買麼?”張媽媽不太確定地問道。
“朝廷會採購一些,然後民間再賣一些,我想一年賣一千輛不是難題。京城就有一百萬常駐人口,算一家五口,也有二十萬家庭,每個家庭買一輛,也有二十萬的市場。更不要說楚國還有其他城市,還有國外的市場。”
張媽媽心想這位林姑娘口才倒是不錯,然而她自己也經常這麼忽悠韓府的丫鬟,所以並不會因為林姑娘的空口白牙就直接掏錢。
不過這確實是一個機會,張媽媽有些糾結。她已經站在了賭桌前,已經看清楚了賭局,但要把錢押上去卻還得有巨大的決心才行。雖然聽起來這個賭局是必贏的,可三千兩不是小數目,當然她也不會自己出,而是會和幾家人家一起出。
“小姐讓我回去考慮考慮。”張媽媽把該問的都問了一遍,知道了成本、盈利模式,還有市場期許,最終還得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