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弛解釋了楚國寺廟的特色,那就是吃非常難吃的素食。而林茹之卻從一頓飯想到了楚國經濟的問題。
沒有了神龍,就得靠天吃飯,糧食減產,就不能大量養牲口,大家就吃不上肉。同時楚國甚至可能得進口糧食,那麼楚國用什麼賣糧食?要麼是資源,要麼就是各種手工產品。
總之得把自己的商品拿出去換糧食,這樣一來,楚國就成為了別國糧食的傾銷地和商品的生產地。根本不需要滅掉楚國,只要楚國會有天災人禍,只要楚國有人吃不上飯,那國外的糧食就有銷路。
而楚國想要採購糧食,就得拿出辛辛苦苦生產的商品。
所以齊國和魏國根本不用瓜分楚國,維持現狀就行了,有神龍庇護就不愁糧食。沒有神龍庇護就有可能捱餓,不想捱餓就得進口糧食。
這樣一來楚國的高階商品源源不斷換取基本的口糧,那楚國又怎麼能發展呢?
當然了這只是穿越者的一點推理,只是根據經濟規律的推理,是不是真的這樣,還要回去請教先生。張瑋肯定知道更多,應該能告訴學生是不是有偏差。
寺廟的素菜確實難吃,林茹之心想自己做的素菜都比這好吃,以後有機會可以好好改良一下素菜,說不定還能在楚國開創一個楚國菜系。
吳弛見林茹之大口吃飯,心想果然是小吃貨,口感好壞不影響她乾飯。看弟子吃得津津有味,手裡的飯菜也變香了。
把飯吃乾淨,又在寺廟裡參觀了一會兒,就準備下山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林茹之感慨道,出一趟門學到了很多,知道了異世界的信仰,也知道了楚國的困境。
當然也少不了念記憶的學習和掌握,收穫滿滿。雖然並沒有踏青那麼輕鬆,但心裡是滿滿當當的。
一路無話,林茹之回到了家,晚上接受師父的考驗,繼續找茬。記憶需要訓練,才能打好基礎。
“造夢師就好像是帶著攝像機去旅遊的遊客,只要去一次就能留下深刻的記憶。”林茹之表示造夢師真的是人形攝像機,真的是把各種各樣的細節都記錄下來了。這次的找茬遊戲內容非常大,從山腳驛站開始,一直到山頂寺廟,甚至吵架的小夫妻都被吳弛給記錄下來了。
裡面設定了三千多個不同,足夠林茹之去尋找了。
等到白天的時候,林茹之就昨天自己的思考詢問了張瑋,問道:“先生,現在我們楚國的國際貿易狀況如何?楚國有多少糧食產量,又有多少牲口?和周邊國家的貿易又是以什麼商品為主?”
張瑋一愣,這問題太突然了,而且這問題連韓老爺都不會問。沒想到一個十歲的小丫頭竟然會問出這樣龐大的問題。
不過張瑋也不是等閒之輩,胸中有丘壑,就算遇到這種難題,也不會一問三不知。雖然不知道學生為什麼好奇,但還是一一解答,當然有些他也只是知道個大概。
聽完張瑋所言,林茹之就知道現狀和自己推理的差不多,畢竟她的推理是基於經濟規律。
楚國沒有了神龍,面對天災人禍,就不得不購買糧食,不得不把自己家的商品賣出去,那麼楚國的生產價值就是被別國收割。
所以現在楚國屬於餓不死,但很難發展的尷尬局面。
“先生,楚國維持這樣的局面已經很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