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的所言所行並非事出無因,譙縣在譙郡的西北角落,再往北一點就是梁國了。
梁國是個小地方,人口只有二十萬,相當程度上就說明了此地很是狹小。
過了梁國就是陳留國,兗州治所所在,也是如今曹操屯兵之地,直線距離來說,譙縣到揚州壽春,比之譙縣到陳留更加遠一些。
加上譙縣雖屬豫州,但並不為袁術所控,許褚心下有些擔心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他一個決定或許就將他全族人的性命都交代在裡面了。
袁術你征討曹操獲勝還好說,可若是你敗了,這後果不堪設想啊。
既明瞭此因,袁術沒有強徵許褚入伍,而是挾大軍過境,兵鋒指向濟陰。
大軍至定陶,袁術停駐了下來。
旌旗飄展,槍戟如林,在進軍路上可謂沒有遇上真正激烈的戰鬥,只在許褚那堡塢試了下兵。
除去這一場不能算戰鬥的戰鬥,前軍方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曹軍將卒的身影,袁術心有顧忌,生怕曹操此賊斷了自己的糧道,便在定陶城外連營十里,等待著輜重糧草送至。
或許是天公作美,生怕袁術熱著,六月中旬開始下起連綿小雨。
一連下了七日,眼見這天啊好像才剛剛起了頭,沒有盡興般又下了三、五天,方才放出陽光來照耀大地。
同時間,糧草運送了上來,袁術見此便提兵再行。
等兵至東郡濮陽城下之時,袁術聞飛馬來稟言道,呂布已經殺入潁川,攻佔了許昌,同時袁術瞭解到,呂布沒有遇見曹操的主力軍勢,好像在兩路大軍夾擊之下,曹操他放棄了一些次要戰略要地,退縮回了陳留?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假如換做當世另外一個人,袁術還會將信將疑姑且聽之任之,但對上曹操,他就不敢這麼想了。
果不其然,在費時三天,將濮陽奪取下來擒獲陳宮之後,袁術又得呂布飛馬來報道,許昌一日三戰,每戰皆北,死傷極眾,曹軍勇悍,勢不可敵,遂走上蔡。
上蔡那是什麼地方?
上蔡在豫州境內,距離汝南只有一步之遙的路程,呂布那廝說的好聽,實際上他被曹操打回了汝南去了!
袁術很體諒呂布,知道他這一路人馬全都是剛剛新招募的軍卒,加上裝備不行,對上曹操這樣的對手確是有些吃虧,遂回信好言安慰之。
不過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袁術剛剛知道呂布敗退回汝南之後,又來急報。
黑山軍餘部、匈奴首領於夫羅率領的殘部,在陳留劫掠為曹操所敗,黑山軍幾乎全滅,而於夫羅則投降了曹操。
好吧,這樣的訊息其實對於袁術來說,並不感到意外,不過隨後又來的一事則令他有種深感不妙的緊迫感。
來自河北的訊息,袁紹出兵了,他遣將文丑、審配入駐黎陽。
黎陽或許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地名,但與此隔河相對的白馬則是有名的多。
延津、白馬一線就是官渡之戰的最前線,這裡是河北、中原相互進出的河津險地,只要控制住一端,另外一線黃河對岸的人馬就過不來,這樣的戰略要地…
袁術很想派遣大將去據守,可現在的情況是假如自己還想戰下去的話,可能面臨曹操、袁紹的兩方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