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城下,數萬兵馬布陣於前。
袁術嘴角起泡,身形憔悴,雙眼赤紅,他恨恨不已張望了一眼城樓上的那皓首老頭,然後縱馬而回,氣消難平般喝令道:“攻城!”
十月進廬江境內,原本以為很順暢的一次戰鬥,首役就受挫了!
紀靈、華雄兩人併為前鋒大將,這是因紀靈起了爭功的念頭,袁術才做出如此安排。
看著兩支軍勢猛攻向城下,原以為一鼓就下的廬江會在這兩員猛將的強攻下,分崩離析然後開城投降,但令袁術驚奇的是,城中的反擊之力非常頑強。
戰鬥到晚上,不信邪的袁術挑燈夜戰,麾軍衝殺,竟沒有破開廬江城門!
這對於將士軍卒來說,是一次士氣上的打擊,攻不克,必氣餒。
來日整軍再戰,袁術驚訝的得知,陸康手下士卒之前有休假外出的,聞訊皆返廬江,乘夜爬城牆回來幫助守城。
袁術混亂了。
昨天我難道沒有看見?
我沒有看見,你們這些將校都幹什麼吃的,竟然也沒有察覺嗎?
斬!
一連斬了數名無名校尉,才舒發出了袁術心頭一口惡氣,然後繼續麾軍攻城。
一天…
二天…
三天…
…
七天之後,袁渙來信勸諫道:“主公輕視了陸康,驟至便麾軍攻城,而陸康據大城守戰,此乃以逸待勞之計,主公不可不察…”
這都是屁話!
難道我不知道陸康這老匹夫是個擅守之輩嗎?
史書上記載的明明白白,袁術遣將攻廬江,二年不拔!
直到他病逝之前,才城池陷落。
我袁術親自過來壓陣,為的就是打算在短時間內攻下廬江,不然我就只會派遣一、二員大將過來,跟他這個老匹夫鏖戰。
進入十一月間,此時天氣已經轉涼,但廬江還沒有攻下,袁術心說在大雪來臨之前,若還沒能攻下此城,那就說明問題大了。
顯然易見,在野戰中,自己的部眾有著與曹操爭勝的實力,但在攻城上,卻像是一個初手,不知道像是攻城這樣的技能有沒有點亮?
又攻了三天城,估摸死在這廬江城下的兵卒足足有二萬眾,袁術憂慮間,號令聚將議事。
坐在上位,看著大將們一個接一個進帳,牙門將軍華雄、護軍將軍紀靈、偏將軍、裨將軍張勳、橋蕤原本留屯在壽春,不過戰事艱難,也被袁渙給遣了過來。
然後是諸多的校尉,林林總總約摸有近二十人。
所有將領到齊,以華雄為首,全部站立起來向著袁術抱拳參見道:“主公。”然後在袁術罷手間,都落座之後,便各個面面相覷了。
像是這樣的軍帳議事,之前有過那麼一、二回,而且全都是在這廬江城下。
作用效果不大,開始的時候,眾將還群情激憤,好像袁術幾句話一講,諸將聽了之後便能奮發出強大戰鬥力,然後攻下當面的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