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出、庶出,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一個是正妻所生,一個是婢女所養,對於現在的袁術來說這其實算不了什麼,假如袁紹是那種能夠親和兄弟的人,袁術也很想借助他的力量,渡過未來的生死劫難。
然而,原本是兄弟的兩人,在袁紹過繼給伯父袁成之後,袁紹、袁術兩人成了事實上的堂兄堂弟。
這其實也算不了什麼,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袁紹這個人…
看看成年後的袁紹都做了些什麼,或許可以考量得出袁紹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可能是孩童時候的被他人罵作是“家奴”,這一點袁術承認,是以前的袁術乾的,非是現在的自己。
受盡鄙視的袁紹心中存著一股扭曲的好勝心,在袁術“任俠”的時候,這個任俠指的是架著鷹,帶著走狗年少輕狂胡作非為,與此同時,袁紹開始結交名士,其中就有何顓、張邈等這樣聞名一時的人物。
由此袁紹得入何進之眼,被招聘為幕僚,袁紹欣然接受了。
之後發生了何進誅十常侍,董卓進京等事件,袁紹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曹操說“亂天下者,必進也!”,放到現在來看,放到現在的袁術身上來看,其中袁紹未必沒有任何一點過錯。
是他的好勝心帶來了這一切,為家族看好的袁紹,誓要壓自己一頭,那他就要幹出一番偉業來,相比誅殺十常侍功業,在袁術來看,袁紹的心未必止於此,他所思所想的是,重現昔日的榮光,“四世三公”,像是一座重重的大山壓著他,逼迫著他往險路上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十常侍擅權,三公若同沒有,這對他袁紹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事實,因此他促成了何進誅十常侍這一事件。
然而何進因妹妹何氏而顯貴,明顯在這樣的大事上,缺乏政治遠見,何氏庇護宦官,而何進竟然當成既成事實接受了!
何進能接受,袁紹他不能接受!
也因此袁紹等又為何進謀劃,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傑,讓他們都引兵向京城,威脅何太后。
由此董卓進京了…
已經發生的事情,他袁紹是那樣做了,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袁術也記得一些。
袁紹有個非海內名士他不納的毛病,寒門學子的郭嘉等人,原來是他的屬下,但他更加看重的是那些擁有虛名的人而非有真才實幹的寒門之士。
袁紹死後,曹操祭弔他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昔日吾與本初共起兵時,本初問吾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
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
本初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己喪,吾不能不為流涕也!”
袁紹認為地盤大了,就能爭奪天下,而曹操則認為人才是奪取天下的根本,這兩種理念,造就了兩人不同命運。
因此,袁紹是一個名過其實的假、大、空的人物,而非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袁術看透了這一點,才不屑。
性格決定命運,若非自己的出現,其實袁術這個敗家子也會走上一條殊途同歸有著悲慘結局的道路,不過現在麼,就不一樣了。
喜歡袁術天下請大家收藏:()袁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