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劉刺史提醒。”楊璉說道。
兩人說話間,戴禮跑了過來,道:“大人,我願意接受大人的要求。”
楊璉叫人放了竹籃下去,將戴禮吊了上來。
“你隨本將來!”楊璉說道,朝著城樓走了過去。
劉彥貞、林仁肇、戴禮等人也走進了城樓,留下劉正帶著人監視著城外的百姓。
“戴禮,你們都多少人?”楊璉問道。
“啟稟大人,有多少人小人並不清楚,不過小人所屬的寨子,有一千多人。至於其他,是其他寨子的,人數不定,具體的,需要盤點一番,才能確定。”戴禮說道。
楊璉見他說話還算有條理,便問道:“戴禮,你可曾讀過書?”
“小人的祖上,也算書香門第,家中曾有私塾,學過幾天,認識幾個字。”戴禮回答。
楊璉點點頭,道:“這就好辦了。戴禮,本將奉命來賑災,不想餓死任何人。但是,你們在城外這麼多人,亂糟糟地,沒有一個章法也是不成的。”
“你看這樣如何?你們都來自於各個寨子,不妨以寨子為單位,分開駐紮,這樣容易管理一些,你想辦法統計一個人數給我。”楊璉說道。
“大人說的極是,小人們正是按照寨子駐紮的,若要統計人數,也不是難事。”戴禮說道。
楊璉敲了敲案幾,道:“這樣最好,你盡快統計人數給我,賑米本將按照人頭來發放。小孩婦孺的口糧,一日是二兩,壯漢則是四兩。當然,這個口糧並不多,但本將來的匆忙,帶的糧食不多,所以暫時只能按照這個方案執行。”
戴禮一愣,很快道:“大人仁慈,我代表百姓多謝大人。”
“你不必多禮,糧食不足的問題,本將也會想辦法解決。每一天按照人口發放糧食,等到熬過了這段日子,本將還有更多的想法來安置你們。”楊璉花了米糧賑災,自然要極力挽留這些百姓,不然做出的努力都打了水漂。
戴禮奇怪地看了楊璉一眼,詫異地道:“大人,你的意思是?”
“自古土地是百姓的根基,我會想辦法給你們土地,安置你們,在楚州紮下根來。”楊璉說著,目光一閃,定定地看著戴禮,道:“怎麼,難道你們不願意嗎?”
“願意,願意!”戴禮被楊璉的目光刺的有些心慌,忙回答道。
“這樣最好。”楊璉說道,不經意地掃了劉彥貞一眼。
劉彥貞眉頭輕輕一動,他覺得有些不妙,但又說不上哪裡不對。
戴禮陪著笑,小心翼翼地道:“大人,那米糧的發放,什麼時候可以?”
“準備糧食自然需要一點時間,響午十分發放糧食,應該沒有問題。”楊璉算了算時間,說道。
“多謝大人。”戴禮忙跪在地上,一副感激的模樣。
“戴禮,你這就回去,告訴百姓,響午時分,在城外等候,本將自然會派人發放糧食。”楊璉吩咐。
戴禮吃了一驚,道:“大人,是在城外發放米糧嗎?”
“在城外。”楊璉回答的很是肯定,同時眼神十分玩味地看了戴禮一眼。
戴禮心中咯噔一聲,忍不住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道:“是,大人的命令,小人一定傳到。”
“很好,你另外告訴百姓,每個寨子挑選出二十名精壯的漢子出來,本將另有安排。”楊璉又吩咐。
戴禮十分納悶,不解地問道:“大人,這是?”
“本將自然有安排,你只要去做就好,不需要問那麼多!”楊璉說道,臉色有些不悅。
戴禮忙躬身,道:“是,小人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