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郡東部戰線,蘄春戰場上,有了潘璋的主力大軍加入,很快僵持的局面就被打破了,江東孫策部署的不過三萬主力軍以及大量的新兵蛋子很快就在黃華的算計下岌岌可危了。
當甘寧、黃忠的大軍一到,水陸大軍夾擊下,原本以水軍優勢勉強維持局面的江東軍徹底敗了,一潰千裡,黃華、魏延、文騁、潘璋以及甘寧、黃忠等人率領的上十萬大軍尾隨追殺,江東軍死傷無數,最終只有一萬餘殘兵敗將逃離到長江以南的柴桑郡。
柴桑郡就是後世的江西省九江市,原本屬於廬江郡管轄,被孫策攻佔後,為了便於管理,把被自己攻佔廬江郡所屬的長江以南地區設定為柴桑郡、鄱陽郡。
後來為了便於統一作戰,柴桑郡、鄱陽郡與豫章郡、長沙郡一起,又被稱黃射稱為江南四郡,這相當於後世的江西省加上湖南省的部分地區。
這江南四郡,豫章郡已經被黃射拿下,這個原本很簡單,畢竟相對黃射而言,豫章郡才是真正的祖籍地,是故土,是自己家族勢力和親人的大本營。
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上,黃射就是豫章太守。
長沙郡原本是孫策父親孫堅的地盤,孫堅遇害後,長沙太守如今是張羨,歷史上的長沙太守張羨並不服荊州牧劉表的,而且後來真的叛變了。
想到這一層歷史關系,黃射早就派出暗組高階成員暗中滲透和策劃收降工作了,如今也是有了很大的進展。
不過鄱陽郡和柴桑郡就不一樣了,這是孫策在攻佔荊州的前線大本營,不容有失。所以,當孫策大軍被趕出江夏郡東南部的蘄春縣等地,柴桑郡、鄱陽郡分別遭遇到來自江夏郡的威脅和廬江郡的進攻後,孫策終於慌了。
在周瑜的建議下,孫策不得不退守沙羨縣,與黃射、諸葛亮的大軍隔江對峙時,派兵支援大後方柴桑郡鄱陽郡的安全防禦戰。
而沙羨縣成為了孫策攻佔荊州江夏郡的最前線,當黃射知道後,又是一陣唏噓不已,這沙羨縣,不就是後世的赤壁所在地嗎?
黃射可以確定,他與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已經不可避免的將要發生了,與歷史不同的是,現在這裡是黃射的主場,而且黃射的實力同樣遠超孫策,戰或者不戰,可以由著黃射決定。
相反的,除了劉表有個江陵郡軍事重地做後援依靠外,孫策可以說是一軍深入。
孫策是一個戰爭狂人,是一個勇往直前、不許失敗的奇才,然而現在,孫策無計可施,讓他退一步海闊天空?
難!難!難!
於是,孫策病倒了。
主持大局的周瑜,不得已通知同樣損兵折將的劉表,這一次戰爭可能已經註定了要失敗,準備善後吧。
此時的劉表大軍,也是兵力損失慘重,進退兩難。
在安陸縣杜襲的嚴防死守還有小規模的反擊下,劉表損兵折將不下萬人,尤其是江夏郡的安陸縣等縣幾乎全民皆兵,讓原本就是戰鬥力一般的劉表大軍,畏懼不前,毫無進展。
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隨後卻是甘露、龔徳財等人率領競陵護衛軍團前來支援,在龔徳財及其部將八大金剛等人的率領下,猛打猛沖,劉表大軍一戰大敗,不得已節節敗退,損兵折將一萬有餘。
好吧,這讓已經對於戰局失去了信心的劉表,有了退兵的打算,而且兵將已經失去鬥志,就像他一樣沒有了作戰的信心和勇氣,不同的是他喜怒不形於色,一般人看不出來罷了。
好在他的心裡還有底牌,也就是江陵郡軍事重地以及襄陽被囚禁起來的黃祖,劉表深深地明白,江夏黃氏以孝傳家,有了黃祖在手,那就是拿住了黃射的命脈,從而可以有條件地與黃射進行和談。
不過,天不遂人願,正所謂禍不單行,正在這個時候,兩個訊息讓劉表的心情徹底沉入了谷底,一個就是周瑜的夏口之戰、蘄春之戰的大敗,這讓江東孫策損兵折將無數,孫策大軍不得已,已經退出長江以北了。
而且,最讓劉表無法接受和理解的是,襄陽兵變了,襄陽世家大族在馬步提、習岑伏的安排策劃下,有一部分突然發動兵變,擊殺劉表之子劉琮等人,救出了黃祖,目前正在與留守襄陽的劉表親信大軍對峙。
荊州世家大族到此也是各自為營,或者支援劉表的,或者支援黃祖的,哪怕是一個家族的,也有分為兩派互相對抗的。
明面上,支援黃祖參與作戰的人多,高達三四萬戰士,而支援劉表的只有一萬二千多人,不過支援劉表的軍隊可是有著三萬精兵強將,這方面黃祖方面就嚴重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