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邀請李白之後,李白成為了壽王的“幕僚”,李瑁還是非常倚重李白,一些關鍵的決策皆會請教李白,因此李白現在瞭解李瑁最核心的計劃。
當時李白來到益州便是來保護李琬的,其實李白的真實身份是伏龍山莊第二閣哮天閣閣主。
早在李瑁來到江陵之後,便開始秘密打探李白的下落,李白知道此事之後,便和劉羨之制定了一個圍剿李瑁的計劃。
在江陵郡最高的建築物是郡王府。
自從壽王決定北上“平叛”之後,江陵的人數增加了五倍,城外駐紮著三萬軍隊,放眼望去,綿延六七裡。
李白已經將李瑁麾下的軍隊在江陵附近的佈防圖交給了扶龍山莊。
山南東道的唐軍已經秘密集結至江陵附近,李琬已經好了部署。
這裡是樹林中的一處高地,從這裡望去可以看見江陵城全貌。
李白站在高地上,微風輕輕拂過,身後傳來了一陣腳步聲,李白並沒有回頭,彷彿早就已經知道要來的這個人是誰,開口道:“官軍已經封堵所有要道,要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快。”
朝李白走過來的這個人是李琬。
李琬走至和李白並肩而立停下了腳步,“太子殿下令山南東道的軍隊很早就在盯著李瑁,太白,若沒有你的相助,朝廷平定此次叛亂至少還需要花費兩個月的時間。”
“當初壽王請我做他的幕僚的時候,我便已經知道他心中所想法,我不能任由其發展。”
李琬問道:“現在呢?你有什麼打算?”
李白道:“我本來就是一個浪子。”
“你要繼續浪跡江湖?”
“朝廷紛爭向來是我不喜,只是這次壽王要反,我不想再看到大唐經歷如此戰亂,才答應羨之,只要有羨之運籌帷幄,我便可以放心。”
李琬語氣中盡含挽留之意,“你選擇江湖之遠,豈不辜負了你一生所學?”
李白行了一禮,“殿下,益州一見,你我皆為布衣,志向相投,彼此相知,殿下,不管是江湖之遠還是廟堂之高,其心至純,皆可為道。”
“不管在哪裡,你依然心懷天下。可惜今日無酒,不能與你共飲。”
李白微笑,“天涯似比鄰,對月成共飲。”
“好。”
李白行了一禮,轉身,大步向樹林深處走去,
李琬目送李白的身影,李白的身影步入林中,漸漸遠去,直至沒入樹林深處。
江陵刺史府中一個身著五品官服的文官匆匆走進了正堂,神色看起來有些慌張。
此人正是江陵郡長史,李瑁的支持者趙策。
趙策道:“殿下,城外發現大批軍隊,距離我們不到五十裡。”
李瑁大吃一驚,連忙道:“什麼?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些軍隊?”
“這些軍隊皆是以北上支援洛陽的軍隊,突然改變行軍路線,秘密包圍了江陵。”
李瑁恨恨道:“有多少人馬?”
“至少有五個州的人馬,六萬人。”
“原來李亨早有防備。”李瑁道:“我們現在兵力還沒有集結,如果和他們決戰,並沒有十足的勝算。”
趙策抬起頭,拱手道:“殿下,現在已經兵臨城下,我們要集中兵力守城,待安祿山的援軍來到,然後裡應外合。”
李瑁顯然不同意趙策的做法,“守城,你要讓本王困死在江陵城?”
“殿下,眼下這是最好的法子。”
李瑁道:“我們現在還有時間,讓城外水師準備撤離,你安排心腹將王府內的金銀押送出城,依靠長江天險我們還可一戰。”
趙策急忙道:“殿下,江陵城我們經營多年,現在我軍拋棄地理之優勢撤軍,則軍心必亂,後果不堪設想。”
李瑁怒道:“撤出城外我們尚且有一線生機,若死守待援,我們更無勝算。我意已決,再敢言守城者,斬。”
趙策看著李瑁,頓時跪了下來,用幾乎嘶啞的聲音道:“殿下,江陵尚可一戰,大軍新建,首戰我們絕不能撤軍,若撤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