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道:“兩個計劃?西域是藍羽,還有一個人是誰?”
“還有一個人叫便是紅妝真正的大閣領,武娘。”
“武娘?她是什麼人?”
“武娘不是她的名字,也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沒有人知道她在哪裡。”劉羨之道:“當時行刺聖上計劃失敗後,藍羽準備謊稱刺殺成功,繼續執行計劃,讓吐蕃十五萬騎兵直驅京師。”
李亨道:“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依照藍羽的行事,她的確會這樣做。”
“但是在關內的武娘不同意藍羽這種做法,她認為經此行刺事件,大唐已經有了警覺,若謊稱刺殺成功的訊息,令吐蕃進攻,並沒有十足的勝算,十五萬吐蕃軍孤軍深入,其後果不堪設想。”
李亨點了點頭,“父皇的內衛遍佈西域,定會查明此次行動的計劃,大唐定會火速調兵迎戰吐蕃十五萬騎兵,形成包圍之勢,吐蕃軍長驅直入,存在全軍覆沒的可能。若吐蕃發現紅妝欺騙她們,不僅無法合作,還會進行報複。所以,是武娘告訴吐蕃方面終止了計劃?”
劉羨之正色道:“不錯,武娘絕不能讓武後創立的紅妝被藍羽的一時沖動所毀,她斷然拒絕了藍羽的建言,通知吐蕃軍終止計劃,從此,兩人各不相謀,結下仇怨,紅妝一分為二,各自獨立。”
紅妝的計劃實在太可怕,太出人意料。
扶龍山莊和紅妝爭鬥了這麼多年,劉羨之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亨,可見他對李亨的信任和重視,劉羨之認為現在李亨應該知道這些事情,他相信這些資訊對於李亨將來制定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紅妝起事,同時進行兩個計劃,現在看來執行兵變計劃的人是安祿山。”
劉羨之道:“殿下,我已經擁有了安祿山謀反的確鑿證據,本來想在陛下的千秋節趁其入京的時候,將安祿山誅殺,沒想到紅妝提前動手,朝廷現在必須佈防兵力,阻止安祿山南下。”
“羨之,你未雨綢繆,此事我已經稟告父皇,令高仙芝主力部隊向長安進發,調集關內府兵拱衛長安。”李亨眉眼一凝,表情有些凝重,“紅妝的兵變計劃有了應對之策,接下來紅妝長安計劃是什麼?”
劉羨之頓了頓,向前走進了一步,告訴了李亨。
雖然李亨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仍然能夠可以看出他震驚的神情。
李亨忽然感覺正堂竟然如此的空曠,燭火在四周微微晃動,他甚至都能聽到微風輕撫窗紙發出的聲響。
李亨的後背襲來一陣冰冷的寒意。
紅妝的長安計劃到底是什麼?
李亨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緒,“這也是你在李林甫伏法之後,令我建言不讓父皇去那個地方的原因?”
“是的,殿下。”
李亨的眼神中露出堅定之色,“羨之,你獨立與紅妝爭鬥這麼多年已是不易,現在父皇既然心思轉變,重現昔日睿智,給予我們最大信任,是時候是將這件事情告訴父皇了,不管紅妝的根基有多深,我定要將其連根拔起。”
李亨心懷坦蕩,行事以江山社稷為先,不屑於結黨弄權,在李林甫的屢次構陷中,李亨依然持正守身,與其說李隆基心思轉變,倒不如說李亨身上的仁者之風影響了李隆基。
劉羨之也認同李亨的想法,“陛下現在必須知道這些事實,調集朝廷力量對付紅妝。”
此時一個太監在門口稟告,“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宣殿下和劉大人即刻入宮。”
“我知道了。”李亨的視線移向劉羨之,看來三人之間彼此心意相同。
劉羨之投來肯定的目光,隨李亨走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