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唐軍軍營。
唐軍的營盤離樓蘭城並不遠,雖然已經進如了夜晚,軍營裡依然燈火通明。
軍營的前哨塔至少有兩丈高,營門前有兩排密集的木柵欄,木柵欄前方的地勢很平坦,站在哨塔上計程車兵可以將前方的情況看得很清楚,有兩隊唐軍手執火把,在周圍例行巡邏。
夜晚中的沙漠,平靜而又寒冷。
樓蘭都督郭子欽現在還沒有睡,他必須保持警惕,自從一個月前吐蕃強盜突然出現在西域各地的時候,他變得更小心了,每天他都要聽在五個不同的哨卡和七支在樓蘭城外圍巡邏的騎兵小隊的彙報,並且把這些資訊詳細的記錄下來,現在他還在記錄這些東西,他的身上還穿著明光鎧。
一個士兵走進了大帳,跪倒抱拳道:“將軍,有一個人在門外求見,說是一位故人,他給在下一封信,說將軍看後便知道他是誰了。”
郭子欽抬起了頭,“故人?他長的什麼樣子?”
“他是漢人,滿臉長滿了鬍子,身高六尺。”
郭子欽沉思了一陣,“把信給我。”
信上只有一首詩,是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郭子欽忽然抬起頭,道:“讓他進來。”
“是。”
郭子儀走進了樓蘭唐軍的兵營,這是他五年來第一次走進兵營,他看著唐軍整齊的巡邏佇列,和分佈整齊的營房,他知道在西域能夠與這只軍隊抗衡的軍隊並不多。
郭子儀走進了大帳。
郭子欽看見他的時候,忽然怔住。
郭子欽放下筆,迅速地站了起來,鎧甲發出了厚重的響聲,他快步走到郭子儀的面前,凝視著他,激動道:“真的是你!?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並沒有死。”
當年郭尚毓為出征西域的兩個兒子親手寫下了這首王昌齡的《出塞》,勉勵兩個兒子平定西域,報效朝廷。
郭子儀的眼神有點複雜,有點苦澀又有點悲傷。
郭子欽握著郭子儀的肩膀,語氣有些激動,“這九年來一直有一個人秘密地為我們提供情報,原來這個人,是你。”他接著道:“我先問你,這九年來,你為什麼寧可獨自漂泊也不肯返回軍營?”
郭子儀道:“吐蕃騎兵來去就如大漠中的風暴,我這五年來就是要掌握吐蕃軍的動向,摸清他們的動向,在他們行動之前,便做好防禦的準備,減少唐軍的傷亡。”
“我明白,這九年來,我們收到你的情報後,便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吐蕃軍的進攻再也得不到半點便宜,你所知道也許比我軍營裡的任何一個密探還多。”郭子欽凝視著他,“我知道在你的心裡一直在想這一個計劃,我們也在尋找一個機會,一份徹底打敗吐蕃的機會,從此讓吐蕃無力進犯西域四鎮。”
郭子儀聽完郭子欽的話,凝眉道:“但是,我們現在必須要解決一個潛在的威脅,這個威脅不解決,我們永遠不能和吐蕃全力一戰。”
“威脅?”郭子欽道:“這就是你今天來見我的目的?”
“是的。”
郭子欽忽然道:“看來你已經見過伏色摩那?”
“他說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查清楚。”
郭子欽道:“我明白,九年來我一直在樓蘭,我知道的事情不比伏色摩那少。”
此事本來就非同小可,郭子欽如此說,是想告訴他這件事要從長計議,郭子儀也覺得自己對樓蘭的情況一無所知,於是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