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現在,大局已定,就不能再留王家了。
畢竟是屹立在南梁朝中百年不倒的世家大族,餘威還在。
若是梁晉死了,這家人後續也應該是沒有再翻盤的機會了,留著他們苟延殘喘也無所謂,可現在只有他知道梁晉那小子是死遁了,如若他不死心的後面還要捲土重來,王家就會成為他的助力。
周暢源絕對不會留下這樣的後患!
朝臣之中,也有不少王家的摯友,聞言便是忍不住的脊背發涼,悚然一驚。
而梁元軒自然不會顧慮任何的,當即點頭:“的確,弒君大罪,當誅九族。刑部尚書何在?你馬上去和大理寺卿一起理一個處置的法子出來,將諭令頒佈下去,省得相關的涉案人等聞訊逃脫了。”
所謂的牆倒眾人推,現在王皇后都慘死在眼前了……
如果眼前站著是個沒有根基的宗室,和王家有交情的官員沒準還能站出來辯上一辯,可現在他們面前的人是說一不二手段了得的梁元軒,就真的是沒人敢頂風作案,再發聲了,唯恐會被對方列入王家的九族之內一起追究了。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梁元軒就以身體疲累需要休息為由,先行離開了。
當初真的梁元軒死後,東宮就荒廢了,過去三年多,無人進出,顯然這時候也住不了人了。
再有,梁元軒既然現身了,接下來就是要繼承皇位的,也就是這三五天之內事,也沒必要再興師動眾的去打掃出東宮來給他休息,所以他和朝臣們心照不宣,直接就接管了宮廷,成了這南梁皇城的主人,留在了宮裡。
因為陸啟元不知所蹤,內務府就極有眼色的當即叫人去整理出一處奢華程度僅次於梁帝寢宮的宮殿給他。
打掃需要時間,梁元軒就先帶著周暢源去了御書房。
沒帶其他朝臣。
兩人一前一後的進了御書房,又清了場。
周暢源就徑自踱步往裡走去。
說實話,他對這宮裡的紙醉金迷和高高在上的權位並不是很熱衷,所以哪怕天子的御座就在眼前,他都沒有走過去坐一坐的慾望,只是踱步到裡面的一副書畫底下站定,一邊仰著頭觀摩,一面緩聲說道:“不用驚慌,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你只需要照著我交代你的去做就一定不會翻船。”
“是!”假的梁元軒此刻已經微微佝僂了脊背,臉上滿是謙卑的神情。
當著周暢源的面,他當然也不敢走過去試坐龍椅,只是有些謹慎的站在周暢源身後:“主子您運籌帷幄,自有決勝千里的手段,奴才一定會竭盡所能配合您把這場戲演好了。”
周暢源似乎看那副畫看的出神,一時並沒有再接茬。
他等得一時,卻覺得氣氛壓抑,心裡不安,就又試探著問道:“現在雖然剷除了王氏這塊絆腳石,讓主子您掌握了朝堂和後宮,可是主子,北邊邊境上的事卻迫在眉睫,大胤方面近年來十分強勢,那邊的事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化解干戈的。接下來……奴才應該怎麼做?”
說白了,周暢源之所以今天能力壓王皇后,佔盡了一切的優勢,也不過是因為先把王皇后引入了他的圈套裡,先拿住了王皇后的短處,掐住了命脈。
但是大胤方面卻不同的。
就算他們可以用大胤人謀殺了皇太孫做藉口惡人先告狀,可兩國關係勢同水火,人家可未必吃這一套的。
王皇后之所以這麼容易被扳倒,說白了還是因為手上抓著的籌碼不夠,所以腰桿兒硬不起來,而兩國之間,大胤的國力足夠強大,有些事就不需要單憑著講道理來解決的。
周暢源當然知道大胤那邊情況很棘手,他慫恿了任劍銘對元洲城出兵,一則是為了今天讓梁元軒在這皇都之內的出場增加籌碼,二來也有點是對蕭樾和蕭昀叔侄示威提出警告的意思。
他當然不會對手底下的棋子解釋這些,只就不甚在意的勾唇冷笑了下:“這也好辦,等你登基之後就馬上以帝王之名送一封國書過去,就把一切都推在王氏身上好了。態度誠懇點兒,就說是王氏為了謀權扶持傀儡,這才故意設局在大胤境內刺殺了梁晉,反正王氏也死了,這本身就算是個態度了,這事情也沒那麼嚴重。”
蕭樾當然不會相信他的說辭,這樣的說辭就僅僅是說給天下人聽的。
而他拿來應對蕭樾叔侄的籌碼——
實則是宜華!
現在整個南梁都落入他掌控之中,就等於宜華的命也捏在他手裡了。
他就不信蕭樾能不顧宜華的生死來跟他死磕。
何況……
周暢源正想的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