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就是作了天底下最大的死啊!
平民人家娶妻還要講究個門當戶對呢,勳貴人家更是要經過各種利弊權衡……
他要已經是皇帝了那還罷了,反正全天下都是他的,他願意讓誰做正妃就讓誰做,偏他自己就是個不討喜的太子……
就那種情況下,還敢衝冠一怒為紅顏?
“對。事實上南梁的這位太子殿下竟然就是個實打實的情痴!”武青林道,對於一個用情至專的人,他無意於評判對方在處事上的是非對錯,這世上唯有真情難求,即便事實證明這位太子爺確實是自尋死路,但他敢於也甘於為自己心愛的女子做了那樣的事……
至少單從感情這件事上說,他是一個叫人值得欽佩的人。
“他將那平氏帶回京城,就直接奏請了梁帝和王皇后,要娶這平氏為妻。”武青林道:“梁帝大發雷霆,將他狠狠的訓斥了一番。而事實上,那時候王皇后已經給他和自己孃家的侄女兒訂了親,只因為那姑娘還未及笄,就想再等一年才辦婚事。從中生出這樣的枝節來,王皇后甚至比梁帝更加憤怒。梁元斌在朝中地位時刻受到威脅,當時對他而言,已經不止是毀一門親這樣的小事了,因為王皇后也需要用這一重聯姻的關係來穩固王家人的立場。你知道的,大位之爭的嚴峻局勢之下,即使是姻親……為利益驅使,也有可能背叛,改投敵人陣營。王皇后一開始是竭力反對的,她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便是讓梁元斌納平氏為側妃。以平氏那樣的出身,別說是給她側妃的名分,其實就算進東宮做一普通的妾室都是抬舉她了。畢竟那時候梁元斌的地位不穩,他後宮裡的正妃側妃之位都是拿來拉攏朝臣的舉足輕重的籌碼,能分出來一個側妃之位給一無所有的平氏,已經是天恩了。可當時那位太子殿下卻是鑽進了死衚衕裡,就是咬死了非要立平氏為太子妃。王皇后百般勸阻無果,甚至動了殺機,險些要了平氏性命,結果梁元斌趕到,救下了平氏,並且以死相逼……王皇后不能真的看著兒子死,眼見著他有這般決心,已然完全無法動搖,無奈之下就只能妥協了。”
感情的事,武曇也無心評判對錯。
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用情至深,並且能豁出去前途性命——
這可能是世間所有女子都可遇不可求的事吧。
雖然從大局和局外人的立場來看——
這位太子殿下的這些作為都是錯的。
武曇也沉默了下來,不隨便摻言。
武青林繼續往下說:“王皇后不能看著兒子死,即使心裡再痛恨狐媚惑主的平氏,也得保全兒子的性命和前程,於是只得出面周旋。先是找去了孃家南陽侯府,具體是怎麼勸退了王家這個不得而知,總之後來跟梁元斌訂婚的王家小姐就聲稱身染惡疾暫時不宜成婚,王家出面請求送女兒出京休養,順理成章的,和東宮的婚約也就解除了。王皇后母子又一道兒去了御前求情……梁帝最後也點了頭,但想來是對這個兒子就越發的失望了。”
“後來呢?”武曇卻是聽得越來越迷糊,“最後梁元斌夫婦是怎麼死的?他好像是病故之後才讓出了太子之位的吧?好像沒聽說是被廢的。”
提到這一茬,武青林才終於露出幾分鄙夷的神色來。
“不是被廢,但也差不多。”他說,“我說過,這位太子殿下的性格實在太過優柔寡斷了,而這種優柔寡斷體現在某些具體的事情上,就成了是非不明,輕重不分。平氏成為太子妃之後,還算安分,但她的出身實在是太低,沒有任何的母族勢力可以依靠,以王皇后為首,所有的皇族成員都看不上她。太子為了尊高她的地位,只能一再破格提拔她唯一的兄長。當然,太子就是太子,還不是皇帝,不能賜平家爵位,皇帝又因為厭惡平氏和太子的一意孤行,有意打壓,平氏的兄長平鴻雖然屢屢高升,佔得都不是什麼實權部門。而這平氏偏生還因為先天體弱,在子嗣上又十分艱難,嫁入東宮七八年也未有身孕,梁元斌只一味地體諒她,因為王皇后不斷催促,他甚至揚言在平氏誕下嫡子之前絕對不會寵幸別的女人,更不會要庶子,這也直接導致他和王皇后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而最終為他招致殺身之禍的……是十四年前,他和平氏成親的第十一年上,平氏終於有了身孕。這對他們夫妻甚至於王皇后而言,本來都該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的,結果就在平氏臨盆前夕,她那兄長卻被告發貪墨了朝廷撥下去修建行宮的銀兩,並且數額巨大又人證物證確鑿,按照律例,他平家必要滿門獲罪抄斬的。平氏聽說以後,受驚早產時遭遇難產才艱難的產下一子,而她自己也瀕臨生死邊緣,命懸一線,再受不得任何的刺激了。梁元斌為了她,匆忙進宮求情。皇帝本來就已經對他失望至極,不肯通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說到這裡,武青林就忍不住失笑:“這位太子殿下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情急之下居然自己主動替平家挑起了重罪,意圖保全平家。梁帝那時候已經從他身上看不出什麼情深意重的好苗頭來了,反而越來越失望,盛怒之下乾脆也失了理智,揚言既然他願意承擔,那就成全他,讓他替平家頂了這罪名,當即降旨將他綁回東宮看押起來,說要擬聖旨廢黜太子。梁元斌本來的意圖只是逼迫梁帝就範,輕判平家,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眼見著弄巧成拙,情急之下他就留書自盡了。”
人一旦死了,反而前情舊賬就都容易一筆勾銷,活著的人會念及的也多是他的好處,錯處卻容易被原諒甚至忽略遺忘。
武青林前面就說,梁元斌算是淳孝之人,平時也循規蹈矩,沒有大的政績和原則性的過錯,唯一錯處的就在平氏身上。
他這麼一死,梁帝怎麼都會自認為是有點責任的,就會更加念及他的好處來。
“所以,梁帝最終還是心軟妥協,這才導致了最終並沒有正式降旨廢太子,梁元斌雖然一死,死後的名聲和尊榮最終還是得以保全了?”武曇瞭然,但同時也分外無語。
她一直都是個理智且清醒的人,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人,一定要做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的事,做任何的決定之前都要三思而行,要考慮好這樣做了之後的後果是否承擔的起……
可是那位南梁太子,一個大男人,除了盲目的眷戀一女子,一再的任性妄為,消耗父母對他的信任和親情之外,又做了什麼?
她能理解情之所至時這個男人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一次或者是兩次的衝動,和不顧一切,可十幾年如一日,毫無原則的這樣做,不管對錯,就為了一個女人而一再的去傷害逼迫自己的父母妥協……
武青林說這位太子殿下的性情軟弱,武曇卻覺得恰恰相反——
他不僅不軟弱,反而心腸冷硬的很。
梁帝也許不是很喜歡他,王皇后也許有從利益方面考慮的心思,但總歸沒有虧待或是迫害過他這個親兒子吧?可是他呢?卻一再的為了個女人讓自己的父母傷心失望……
這樣的人,實在很矛盾。
你說他壞,他卻優柔寡斷,從不傷害無辜,你若說他是良善之輩——
一個為了滿足一己之私,對生身父母最是絕情和冷心腸的人,很可取麼?
顯然,武青林對這位太子殿下的所作所為也不能苟同,只是還要繼續把話說完:“梁元斌失勢,顯然也不在平氏兄妹的預料之中,那平鴻還算有點良心,一聽說太子求情不成反而被自己連累甚至要被廢黜,痛定思痛之下趕緊認了罪,想要再把東宮摘出來。可惜……已經晚了,梁元斌已經自盡而亡。而平氏驚聞噩耗,導致剛生產完的身體二度血崩,也跟著去了。之後,梁元軒上位,順理成章,而王皇后痛失了唯一的兒子,自然將這筆賬記在了她痛恨了多年的平氏身上。那時候新的儲君已定,她就算肯接納梁晉,將他抱回去養,也於將來沒什麼指望了,索性就將所有的心思都轉移到扶持母家勢力上,用心經營。而心裡對平氏忍耐多年的戾氣一朝爆發,就藉著那件貪墨案加重處置,將平氏一脈屠了個乾淨,一了百了。梁晉是前太子遺孤,王皇后自然也是不待見他的,其他的嬪妃更不想沾手,後來不知怎的就交給了宜華長公主。不過那不久之後南梁和我們就翻臉了,她在宮中的身份也尷尬起來,梁帝就是再不待見梁晉,也不可能讓她一直將這個孩子撫養長大,好像只讓她養到五六歲的時候就在宮外賜了一座府邸,把梁晉送出了宮去,直接交由乳母看護了,平時不宣召也不過問,漸漸地這位皇孫也不怎麼被皇族提起,任由他自生自滅去了。按理說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一旦離了宮門,不能再經常見面,他是不太應該還記得宜華長公主對他有過養育之恩了,但顯然……這次長公主鼎力幫他就證明他二人之間當初相依為命建立起來的關係應該還在。”
事實上宜華長公主和梁晉之間到底有多深的情分,除了她和梁晉兩人,就連蕭樾都心裡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