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焚城,火海之中,石破軍竟還能突圍而出,實在蠻橫驍勇。多有傳聞,說其有萬夫不當之勇,在中州之戰時,曾斬殺朝廷大將十餘人,現在看來,這傳言不虛。
莫軒意趕緊問:“這廝帶了多少人出來?”
探子報道:“只得百餘人,都是精銳,這才能突破。”
莫軒意點點頭,毫無疑問,這百人便應是石破軍的親兵了:“江將軍那邊可知曉?”
“已有人稟告而去。”
聞言,莫軒意微一沉吟,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身旁謀士柳元低聲進言:“將軍,這可是天賜良機……”
莫軒意知道他意思,斬殺石破軍可是大功一件,換做以前,朝廷都有聖旨下來,說誅首者,即可封為雍州刺史!
封疆大吏,分疆裂土,一地封王,誰不眼紅?以前數支義軍之間互相糾纏爭鬥,不就是為了問鼎雍州嗎?
然而隨著時勢轉變,早不同往日,莫軒意是絕不會背叛陳三郎的。況且,他也沒有那份根基能夠立足,手下的兵雖然是一手帶出,但真要作亂,能有一半人肯賣命都不錯了。
在整個嶗山府,所有人都知道,只有跟隨陳三郎,才有飯吃!
這就是民心!
民心根深蒂固。
民如此,將士亦如此。皆因許多將士,都是從平頭百姓裡選拔出來的。
莫軒意早看透這一點,故而全心全意輔助,甘為先鋒。
其實這個道理柳元自然也是懂得,他開口進言,要莫軒意去追殺石破軍,絕不是為了那不可能的朝廷名分,而是另一份功勞——活捉石破軍,獻給陳三郎。
莫軒意之前曾與陳三郎有怨,雖然陳三郎大度,不予計較,但其麾下的人可不會這麼想,定有諱防,而且莫軒意投奔之際,乃是落難之身,走投無路才依附的,難免授人口實。想要得到器重,必須要立下大功才行。莫軒意一路來,揚長避短,沒有留在府城,而是選擇在新宜縣練兵,就是為了立下功勞。
而今,大功就在眼前。
分兵之際,有數百騎兵歸莫軒意指揮,石破軍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突圍過程中定有折損,戰力受挫,只要追殺上去,定然手到擒來。
柳元跟隨莫軒意久矣,出謀劃策,乃是第一心腹謀士,莫軒意心下明白,想了想,卻搖了搖頭道:“分兵之時,便有分工,我方首要是輜重物資,豈能貪功去追擊?既然江將軍知道了,他自有安排。”
柳元一聽,不禁嗟嘆一聲,有些遺憾。
莫軒意瞥他一眼,笑道:“江將軍性格豪爽,絕不是那等攬功自私之輩;況且公子那邊,又豈會徇私偏心?這一戰,便是大功!”
他說得擲地有聲,不容置疑。
柳元心中凜然,霍然明白過來,他曾作為使者與陳三郎面談過,卻是知道對方的過人厲害之處,從某些角度看,如果己等去搶功,也許還會弄巧成拙。秒計連環,莫軒意功不可沒,是誰都無法否定的。再說了,這一戰,幾乎宣告整個雍州大局已定,偌大地方,還怕沒有好去處,好安排不成?
當即低頭道:“將軍所言極是,是屬下想得狹隘,急於求成了!”
莫軒意呵呵一笑,不再多言。
……
得得得!
馬蹄霍霍,奔跑得飛快,數百重騎疾馳而去,領首者,正是一身鎧甲的江草齊。
接到石破軍突圍逃遁的訊息後,他立刻點兵領將前來追擊。
這一把火,燒得蠻軍幾乎全軍覆滅,徹底奠定了勝局。毫不客氣地說,即使讓石破軍跑了,他也不可能東山再起。中州之敗,其還帶著上萬的兵逃回雍州州郡,可現在呢,百餘人罷了,無法再翻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