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賓主落座,有女婢上茶,喝茶聊了會,陳三郎才明白對方如同驚弓之鳥般嚴陣以待的原因所在。
原來前一陣子,有潰兵流寇沖入谷中,很是傷了些人,還搶了不少東西走。好在梅花谷中彙聚的人多,青壯家丁不少,聞訊出動,這才把對方給打跑了,免了更大的厄難發生。
那些潰兵流寇,正是潰敗的縣城聯兵之流。其中一股,卻闖進了梅花谷中。
出了這一檔事,又見到陳三郎率眾來,諸人不知所以,急忙號召青壯來對付。
陸景又站起身子,賠禮道:“把公子誤認為賊人,老朽之錯,請公子莫要責怪。”
他姿態放得很低,陳三郎呵呵一笑:“亂世之中,小心為上,社長不必自責。對了,現在谷中,有多少人口聚居於此?”
不用過多寒暄,開門見山。
陸景精神一振,娓娓道來:“總人口有一百六十五人,有書香門第七家,另有遊散士子二十多名。其中進士三人,舉人九人,秀才三十多……”
陳三郎一聽,頗為意動,實在沒想到此地有著這麼多的讀書人在,就連進士,都有三個。
別看這數量不怎麼樣,實則已經很不錯了。而陸景本身,就是一名舉人。不過由於夏禹王朝官位緊張,一直沒有輪到他赴任做官。
進士、舉人,乃至於秀才,都是能用之人,如果選拔出來,嶗山府的用人缺口便能一舉解決。
這些人中,陳三郎首重進士。倒不是他唯功名論,而是實際如此。好比用人單位招人,大學生和小學生來應聘,肯定會先關注大學生。至於具體本事才華,卻要全部見過才能瞭解。
“陸社長,可否帶我引見各位士子同袍?”
陸景本有此意,笑道:“那是自然。”
正說著,有人進來,先對著陸景跪拜行禮,口中說道:“孩兒見過父親大人,不知父親叫我來,有何吩咐。”
這是個年輕人,留著短須,面目之間,彷彿熟悉。
陸景道:“清遠,你來了,快見過同學。”
那清遠起身,見到陳三郎,頓時露出驚訝之色:“陳原!”
陳三郎此時也認出來了,陸清遠,同科同學。
想當日天下士子彙聚京城,準備會試,可謂群英薈萃。文人才子多了,互相之間都不服氣,就經常三五成群,以州域為單位,舉行以文會友活動。說是“會友”,實則是鬥文。詩詞歌賦,不亦樂乎。
那時候江南才子葉藕桐在文會中吃了癟,便拉著陳三郎到魚水園找場子,陳三郎意氣張揚,與數名士子爭鋒,來自雍州的陸清遠便是其中之一。
當其時,陸清遠要鬥對子,以秦淮風情為題。
陳三郎出對: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陸清遠聽畢,當即飲酒認輸。
時過境遷,沒想到兩人在這嶗山梅花谷重遇,陸清遠看著陳三郎的面容,想著那時的事,分外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