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郎的事跡早已傳遍天下,正光也有耳聞,畢竟龍君請飲那一遭非同小可,修界頗為關注。
陳三郎的官宦身份在他眼中其實並不怎麼忌憚,狀元又如何?也就一介七品縣令官罷了,雖然聽說得聖恩,但皇帝已是日薄西山的命,等待新皇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已是不同世界。
青城派遣弟子入世,打的是廣撒網的主意,各個弟子分頭而行。看起來有點投機取巧,想面面俱到,往往一無所獲,實則是青城掌教的一步棋而已,要先挽回正陽失敗後的危機。
天下大亂,潛龍欲動,但並非一定說夏禹王朝就會傾覆的,夏禹龍氣固然式微,但未嘗沒有轉機。正光兩個去涼州,打得便是這個主意。既然有把握能入主皇子幕僚,又怎麼會怕一介七品縣令官?
倘若畏手畏腳,大事安能成?
問題在於他不在意,張師兄那邊卻不同。
龍虎道統,自古便有信條:不與官爭。正因為如此,門庭在修界中聲名不咋地,被嘲諷為“朝廷鷹犬”,富貴氣多於道家氣。
這倒是實話,龍虎一脈,其實就是一個偌大的家族,田産傢俬,不計其數。若按財産論,足以成為一方豪門。只是他們一隻腳踏在紅塵,一隻腳留在修界,顯得特殊罷了。
然而道統祖訓,門下子弟無不謹記遵守,奉為原則。
剛才張師兄觀望陳三郎,見氣象生,對其身份已經信了八九成,這才叫住正光,不要動手。
張師兄不出手的話,正光並無十足把握拿下逍遙富道,不由氣急:“張師兄,就算他是狀元郎,又豈能壞了咱們大事?”
其見著陳三郎就來氣,怨憤不比逍遙富道少。昨晚在鎮上時,正德師弟被符籙束縛住,可是被這該死的書生一板凳一板凳地掄著來打。哦,對了,這書生似乎武功不弱,下手狠辣得很。
張師兄撫了撫胡須,眼眸有精光掠過,稽首道:“陳狀元有禮了。”
倒是十分客套的模樣。
陳三郎還個禮,微笑道:“見過這位龍虎天師。”
張師兄連忙避過,道:“貧道可沒資格當‘天師’,不敢當不敢當。”
龍虎子弟同出一源,俱姓張,出到外面行走,尋常百姓聽聞是來自龍虎山的道長,便習慣性都稱“天師”,但“天師”這個名號非同小可,乃是龍虎掌教的字號,每一代都只有一位天師,實質便是嫡系世襲制度,和皇室有得一比。
尋常百姓叫喚“天師”,張家子弟難以糾正,也就含糊過去,可陳三郎的稱呼,張師兄卻不敢大馬金刀地坦然接受。
名與分,不可造次。
對於這個細節問題,陳三郎也不糾結,問道:“張仙人到此,所為何事?”
“仙人”一詞,可是莫大高帽子,後面所問,卻是故作糊塗。
“張仙人”幹咳一聲,反問:“陳狀元與這嶗山道士有甚關系?”
陳三郎坦然道:“他是我的客卿幕僚。”
聞言,張師兄與正光對視了一眼,先是瞭然,隨即覺得可笑:嶗山道統破敗,嫡傳弟子流落四方,居然去投靠了個七品縣令,說起來,倒是有點搞笑。好歹也是一方門庭的嫡傳呀,不去王侯門第,不去封疆大吏府中,卻委身在小小縣衙,太跌份了。
是,陳三郎近來風頭甚勁,才華橫溢,但出身低,根基淺薄,又適逢亂世,註定只會是曇花一現的過客。一旦戰亂起,便會遭受滅頂之災。
不,現在已經開始亂了。
逍遙富道投靠這樣的主,難道期望能東山再起,光複門庭?
簡直貽笑大方!